最近在看外交风云,所以忍不住想要看和周恩来有关的一系列书籍。先入手《魅力口才周恩来》,后到图书馆借周秉德《我的伯父伯母周恩来邓颖超》,《毛泽东为什么能取得最终胜利》等。
《我的伯父伯母周恩来邓颖超》是周秉德对伯父伯母的回忆录。周秉德是周恩来三弟的长女,从12岁起跟周恩来邓颖超在中南海生活,对伯父伯母的处事为人行为耳濡目染,兄妹几人都深受伯父伯母的照顾及教育,影响了他们的一生以及对后代的教育方式。
周恩来邓颖超无子女,但他们生活中不缺孩子,一是三弟的四个孩子都在他们身边生活,二是把烈士之女当作自己孩子来看待,自己养大的孩子就如同亲生的一样,他们也得到了孩子们的孝心和尊敬。
回忆录类的书籍读起来很轻松,跟着作者叙事的步骤一步步往前推移。没落官僚之子周恩来9岁丧母,父亲在外艰难谋生,周恩来带着兄弟们先后跟着六叔及四爷一起生活。
周恩来的学业一直由在东北的四爷支持,四爷没有孩子,一直用自己的工资接济着周家大家庭,日子过的并不富裕。随后周恩来毕业后由学校和四爷帮助去日本留学,再到法国勤工俭学,后投入到革命事业当中。
书中均以周秉德作为侄女的角度描写伯父周恩来与七妈邓颖超,每章字节无不流露出很多作者对伯父伯母的敬佩与仰慕之情。让人也忍不住为伟大的周总理点赞。
这本书读到后面会让人心情越来越沉重,因为回忆录根据一个人的年龄阶段来叙事,随着伯父伯母年龄越来越大,周恩来的身体也越来越不好。
尤其是在文革那10年,周总理即不能抛下工作,同时又强忍着身体的病痛与敌人作斗争,他是一国的总理,各种事件等着他去处理,没有时间静养休息,但他也是一个普通人,工作上的辛劳与病痛的折磨让他积劳成疾,甚至在死之前告诉孩子们还有一些未了的心愿,读到这里,让人不禁为伟大的周总理痛苦又惋惜。这种一生无私奉献,甘为人民群众而服务的精神让人由衷敬佩。
另一方面,站在作者角度考虑,在描写亲人离开时的场景,她的内心也非常痛苦,焦灼,悲伤,怀念。
一个人的职位越高,越有很多事情不能像普通人那样轻易去施行。比如说,当住在周恩来身边的六叔想回淮安老家探望时,周恩来规劝他不可以这么做。大国总理忍痛的一些事,就是不准家人因个人感情兴师动众,做一件事要考虑前前后后的影响。如果六叔回老家,就不可避免给当地政府的招待工作带来麻烦。工作中让弟弟从最低的职位干起,一律不准家人搞特殊化,不准孩子们以伯父伯母名义办利于自己的事情。
周恩来是这么做的,也要求身边的孩子们这么做。根据当时中国社会的需要,让孩子放弃考大学转而去延安深入农村建设,让秉德妹妹放弃当兵的优待去内蒙草原劳动,并建议孩子们晚婚晚育,在秉德的婚姻中排除不利于中国的政治色彩,做任何事情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是周恩来心中的标杆。
看了这本书,我心中也存在一些疑问。一般像人物传记之类的书,很难看到一个人的不好,俗话说人无完人,看事情要一分为二,或者是从其他不同观点来看一个人。
但是对于周秉德写伯父伯母却很难发现周恩来不同的一面,因为作为在他们身边长大的孩子来说,名义上是伯父伯母,其实和生养父母差别无异。一个孩子又怎能挑父母的不好呢?父母之爱无私,而伯父伯母对其养育和一生的栽培更是无可挑剔。
我是润苼,
坚持读一本好书,写一篇浅文。
《简写书评》专题,长期有更。
力争做到最自己有效输入,
对他人有效输出。
欢迎您来评论、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