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为君子谋,趋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①,吉何可趋,凶何可避?开章第一义,便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②'。汝信得及否③? ”余信其言,拜而受教。
【注释】
①常:指万物运动与变化中的不变之律则。《老子》一章:“道可道,非常道。”《荀子·天论》:“天行有常。”
②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乐于做好事的人家,必定会得到许多幸福,喜庆有余。《易·坤》:“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③信得及:能够相信。
【译文】
“《易》为君子谋划,要谋求安利,避开灾难;如果说上天注定的命运是不可改变的,那吉利怎么能谋求,灾难又怎么能避开呢?《易》的开章第一义就说:‘积累善行的家族,一定会有许多福报。’你相信吗?”我相信他说的话,下拜而受教。
【点评】
《易经》是君子立命所依托的典籍,书中教人趋吉避凶,这说明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如果说天命是恒常不变的,那又如何去趋向于吉祥,如何回避掉凶险?云谷禅师的开导增强了了凡先生的信心。
这里,云谷禅师使用了一种善巧的方法,即以了凡先生所信奉的《周易》的道理,来引导他逐渐领悟命运可以改变、命运在我手中的道理。《周易》是古代君子安身立命所依托的圣典,它最大的功用就是趋吉避凶。如果说人的命运早已天定,无可更改,人在命运面前全然被动,无能为力,那么《周易》一书的存在又有何意义呢?书中言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仅此一句,便足以作为改变命数的依据。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善恶报应,是和祖先家族的兴衰福祸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严格说来,与佛法中自作自受的因果业报观念有一定的区别。但就善恶有报这一点来说是相通的,因此,完全可以作为一种化导众生改过迁善、改造命运、得到幸福的方便法门。了凡先生本就是一个善根深厚的人,他一听之下,必然内心隐然有所领悟,觉察到自己过往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原则存在着很大的偏颇,因此心悦诚服地对云谷禅师“拜而受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