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时,Marcus Fairs被参与创办的设计杂志辞退。
单是听到这个,就让人感到当事人那种茫然和无助。
但现在回头看,Marcus一定对这次事业上的变故心存感激。
当时以为是命运对他的戏弄和惩罚,现在发现是命运对他的垂青和奖励,只不过以一种让人难以接受的方式出现。
他现在是全球最知名的建筑与设计网站Dezeen的创始人。
如果不是这次失业,Marcus一定不会在40岁的年龄开始一场创业的冒险。
一切始于2006 年,Marcus参与创办的设计杂志Icon刚刚进入第四个年头。
当时40 岁的他突然被 Icon 杂志解雇,何去何从,他有些犹豫。
Marcus第一个想到的是另起炉灶再做一本纸制杂志。
他找到更老牌的建筑杂志 Blueprint的创始人,想知道如何才能从零开始做一本和 Blueprint 同样伟大的杂志。
答案让他更加沉重,需要一个有想法的管理者,一群有能力的作者,以及至少 50 万英镑。
Marcus 找不到一群有能力的作者,更找不到50万英镑。
考虑再三,他还是决定做杂志,只不过是网上的电子杂志。
他花了 10 英镑买了一个域名,另外付了 10 英镑托朋友做出了一个博客网站的测试版。
这个博客网站被命名为 Dezeen,是“设计”和“杂志”两个英文单词的组合。
Dezeen 最初主要分享一些建筑事务所的项目资料和设计师的图稿,随后拓展到各种建筑设计行业的资讯。
当时设计师们对网络并不熟悉,但出于对Marcus 的信任和支持,他的设计师朋友们将信将疑地发来资料包。
但还是招来一片反对声,之后设计了上海世博会那个“蒲公英”状英国馆的 Thomas Heatherwick 直接告诉 Marcus:“你一定是疯了,谁会愿意在网站上看建筑图纸?!”
有时候当别人都不看好的时候,往往蕴藏着机会。
马云曾经说过,人们对很多新事物,都经过四个阶段,那就是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追不上。
阿里巴巴和Airbnb,Uber,Snapchat等很多公司都经历了这些阶段。
Dezeen当时也处于别人看不见和看不起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Marcus 觉得他们像是美国西部那些手忙脚乱的“拓荒者”。
他可能没有意识到,他面对的是一次因互联网技术带来的行业变革。
互联网对纸质媒体的冲击,直到近年来才开始凸显。
当时纸媒出身的人习惯了一整套的节奏,缓慢而严谨,找故事、写故事,交由编辑修改,排版、校对、印刷,最终在报亭上架。
但互联网像给行业按了快进键,一切都被压缩,快得好像只需要点一下鼠标。
互联网对传统杂志的冲击,也正是Dezeen这样的行业网站崛起逆袭的机会。
成立短短几个月,就有公司找上门来,想在网站上投放广告。
当时Marcus甚至连怎么在网站上插入广告都不知道。
他赶上了内容行业从传统媒体向互联网转变的红利。
那是一个以博客为载体的互联网内容发展的黄金时代。
Marcus唯一要做的就是应对各种突发问题。
比如确保域名不过期,能承载更多访客,和保证网站资讯内容的更新速度。
在网络基础设施还不健全的十多年前,Marcus拼尽全力更新网站内容。
有一次他带着电脑到意大利的一座城市度假,但那里没有网络。
于是他开了一个小时车,到附近一个有网络的小镇,编辑完稿,再开车回去。
这种争分夺秒的工作方式作为一种良好习惯保持至今,今天Dezeen 仍然保持着高速度的新闻更新。
如今Dezeen已经成为全球最知名的建筑与设计网站。
创业者都喜欢谈弯道超车,但正常情况下,弯道超车几乎不可能。
只有当颠覆行业的新技术开始萌芽,在别人看不见,看不起的时候大胆转型,才能抓住变革红利,实现弯道超车。
这需要运气,Marcus如果没有遭遇辞退,Dezeen这样的网站还是会出现,只不过肯定是别的人抓住这样的机会。
这也需要能力,如果被辞退的不是有着丰富经验和人脉的Marcus,而是另一个人,即使站在传统媒体向互联网转型的路口,他还是抓不住这样的机会。
运气是外因,我们只能提升认知,增强识别趋势的概率。
能力是内因,每一个人都应该在自已喜欢或所在的行业,不断专注投入,成为所在领域的专家。
这样运气把机遇带到你面前时,你才更可能抓住它。
你准备成为哪个领域的专家?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富日记原创,如转载请标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