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中有这样几句解说词:“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于故乡是如此,于亲人亦如此。今天,翻看日历,已是春分。在南国生活久了,二十四节气早已不再分明,而在北方,节气分明,不仅仅源于天气的变化,更源于一些特定节气里,用食物与节气加以链接。就如这春分,奶奶会为我们做烙饼。
奶奶烙的饼,薄如纸,不用一滴油,却能做到不粘锅,饼里弥漫着麦谷的味道。很可惜,儿时的我只记得吃,至今都不知道这烙饼的秘籍在哪儿。好想回家问问奶奶,这饼是如何做的,但奶奶由于生病,常常都会想不起我们是谁,我们长大了,亲人原来真的在变老,想来,不觉有些忧伤。
小时候,我们一大群孩子聚到一起,会一人拿着一张奶奶烙的饼,等着奶奶帮我们分好土豆丝,饼里卷着炒好的土豆丝,也不用特意准备桌子,就随便找个地方,手里拿着吃。一边吃,还一边争论着,是我奶奶烙的饼最好吃还是我姥姥烙的饼最好吃。为这奶奶和姥姥争论不休。
如今,我们已长大,分散各地,鲜少回家,但儿时记忆却清晰如昨,尤其是某些特定日子,会让某种食物打开记忆阀门,让我们把亲人想念。
多希望岁月待我如初,让时间等等我,可以回到过去,再吃到奶奶烙的春饼。春分日,想奶奶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