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接纳” 和 “认命”,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感受和磁场。
认命是消极的,是负能的,是逃避,是退缩,是放弃。
接纳是积极的,正向的,是圆融,是智慧,是大爱,是用无比包容的方式,往前走。
接纳是顺势而为,认命是随波逐流。
2
想摆脱最底层的生活命运,就得疯狂的自我进化
过去的自我无论是知识储备,人生阅历,个人素质,心理韧性,社会资源都无法支撑自己走向更高能级的生活
所以如果没有疯狂的自我净化,就很难击穿一个一个的障碍和壁垒,导致大量低效和无效的挣扎努力,而生活只是在原地循环
3
听过一个说法,为什么有钱人所谓的优秀都是文体艺术类的,因为文体艺术比较好忽悠人。不像理工类,不好糊弄。
4
一个人的思维模式的路径依赖形成后,向他解释新东西会非常费劲,犹如推巨石上坡。
为啥呢?
因为他老是不由自主的要把新东西往老的解释体系上套,如果套不上就拒不接受。
知识也一样,为啥量子纠缠这东西这么难懂呢(虽然我是理科,但这个我真不懂)?
就是因为现有的东西没办法往上套。
有两个东西,没办法用现有的东西往上套,一个是量子纠缠,一个是相对论。
为啥电流好懂呢?
因为可以用水流往上套。
另外他周围接触的媒体和朋友圈,也是起到同样的拖后腿的作用。
一个人思维狭隘极端,本质是其周边所连接的信息生态的问题。
5
一个圈子的破裂,两种形式是最快的。
一是群里有人带头做了直销或保险。倘若有三分之一从业了,那么剩余的三分之二没有跑。一定是全军覆没。
二是群里相互之间有合作了,有经济往来了,有借贷关系了。最终一定时撕B收场。
我做过很多群,也解散过很多群。
主要原因就是上面两种,外加P2P的和约炮的,约炮对于单身男女来说还好,但对方有家室,甚至弄出孩子来,这就不好了。
6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很多事情是争不出对错的,因为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一样,三观也各不相同,所以争论的结果都是白费;假如你看不惯一个人,不必非要去争出个长短高低来,更不必为了不值得的人去浪费口舌,不要因此影响自己的心情,只要远离这些是非对错,你就赢了;永远不要为别人的错误买单。
道不同不相为谋,做好筛选
7
8
有一个规律,就是社会阶层越往上,口味越轻。社会阶层越往下,口味越重。
我们这些年观察到的餐饮业整体的口味变重,是因为餐饮业的主体客群发生了变化。
打个比方吧,就是我们在1990年代刚上网那一会儿,互联网上的人都很客气。不像现在这样。
那时候BBS上流行的表情甚至是直接用英文表示的。那个时候流行的小说是《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现在流行的小说呢,就非常重口味了。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上网的主要人群变化了。
9
你和谁在一起,看到的世界就是什么样的。
反过来说,你看到世界是什么样的,就会和谁在一起,这东西是双向的。
10
我对于情绪的一些理解
情绪本质是大脑对外部输入信息处理后进行表达。
回顾下你情绪是不是这么个产生流程:
(输入)遇到一件事,或者看到一句话一段视频 →
(处理)大脑进行处理,有些人是来不及处理 →
(输出)对外情绪表达
因为每个人对信息的处理方式不同,或者说“认知处理系统”不同,也就出现了对同一事件有不同情绪的现象。
比如,输入一个“有人在网上反驳我”信息,传入到大脑里面。
一些人的大脑处理过程就会是“这人说的不对,好气愤,他不懂我,我要怼回去”,于是输出自己的“愤怒”情绪。
我们搞自媒体的就不一样了,我们的大脑处理过程是“哎嘿嘿,流量这不就来了,多来几个这样的傻子,今天吃饭能加个蛋”,于是输出“开心”的情绪。
调节自己情绪的方式也就在控制这三个阶段。
要么,在源头上杜绝那些会让自己情绪有波动的输入源。
要么,改变自己的认知处理系统,让原本有情绪的内容变得对自己没影响。
要么,压抑自己的表达,不管开心还是愤怒,全都不表露出来,在外人看来也就没了情绪。不过这样大概率会憋出病来。
每日运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