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的司汤达,司汤达原名亨贝尔,他的父亲是一位政治保守,思想顽固的律师。母亲早逝,父亲又娶了他的姨母,他们对司汤达十分苛刻,司汤达的外祖父却是一位和蔼可亲,阅历广泛的老人。幼年司汤达在外祖父那里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为他能够写下许多著名的小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红与黑》这部小说从外省小城到省会贝藏松再到法国的首都巴黎。从阴森恐怖的神学院到黑幕重重的保王党集团,从爱情生活,政治生活到秘密政治会议,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查理十世统治下的社会。
于连出身卑贱却有幸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还拥有聪明的头脑,十八岁那年他被市长聘为家庭教师。不久与市长夫人恋爱。事情败露之后,他不得不离开市长家,前往神学院投靠神父,然而神父却在神学院的派别斗争中失败。于连也不得不离开神学院。之后他又受到了一些人的推荐,得到了侯爵的赏识,同时也获得了侯爵女儿的芳心。可是侯爵的政敌却威逼市长夫人写了一封揭发于连的信,当侯爵看到这封信时,他毅然断绝了于连和自己女儿的关系。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准备扶摇直上的于连,气急败坏,像正在祈祷的市长夫人射击,市长夫人虽未致命,于连却被送上了断头台。
这部小说的题目曾经产生过很大的争论,有的人认为《红与黑》的红色象征了拿破仑时期的军服,而黑色则象征了教会的教服,也有的人认为红色象征了市长夫人的鲜血,而黑色则象征了侯爵女儿的黑色丧服,还有的人认为“红与黑”象征了赌局上的红点和黑点,我一开始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是从它的封面上来理解这个题目的,封面上的市长夫人头戴一条红色纱巾,于连身着一袭黑衣,所以我觉得这是红与黑,但是在我读过几遍之后,我对红与黑又有了新的认识,我觉得红色应该是象征了于连对于美好生活和幸福的不懈追求,而黑色象征了在当时那个社会,教会以及贵族的黑暗。
这本书的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人物心理刻画特别生动,司汤达对人物心理刻画的研究十分深入,这应用在他的作品上更是独具一格。比如作品中当市长夫人得知于连要离开时的心理刻画,“过了好一会儿她才敢发出声音,发颤的声音,可以听得出她激荡的情绪,你真的要离开这里的学生另有高就吗?”这样的疑问,可以看出市长夫人得知于连要离开时的难过和恋恋不舍,突出了他对于连的深爱,同时也使一位温婉大方,对爱情充满执着的市长夫人跃然纸上。
于连的童年经历,让他对自己的身份地位十分敏感,他迫切的想要改变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他爱读书,爱思考,聪明,敏感,倔强,他还憎恶贵族教会资产阶级,但是他的个人反抗却是以爬进他这个所憎恶的上流社会,获得功名利益为目的。这也为他后来的失败打下了基础,于连的一生都在追求幸福,什么是幸福,怎样获得幸福,这两个问题一直缠绕在他的心中,他以为幸福的获得是要靠卑鄙无耻,不择手段,一个又一个的作战计划来实现的.当他摆脱父兄的欺辱时他感到幸福,当他能在市场夫人面前尽一些责任时,他感到幸福,当他使骄傲的侯爵女儿在他面前低下了头时,他感到幸福,他以为他获得了所谓的幸福,他会兴奋的在屋子里踱来踱去,但是这种幸福是片刻的,不一会儿就消失了。于连毕竟是真善的,实现一个作战计划之后,他总会扪心自问感到深深的自责,在他被送进监狱的那段日子里,他彻底的找回了迷失的自我,放下了一切虚荣心,他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他还放弃上诉,静静的等待死亡的到来。
于连的死代表了在当时那个社会,小资产阶级和农民是不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幸福的。这批判了19世纪教会以及贵族的黑暗,他们为了获得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他们身处高阶却不能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光明更美好,反而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混乱,他们手握重权却没有让自己的权力去造福人类,反倒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供自己享受,他们本是为这个社会做贡献的,可是他们却成为了这个社会的蛀虫,给这个社会带来了无限的危害,他们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以别人的痛苦当做让自己快乐的事情。这是不道德的。作者在小说中有意体现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