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欣离了。
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没有意外。
作为好友,我见证了她的恋爱、结婚、生子、然后是婚变。
婚变的那段时间,小欣常常给我打电话,哭诉着她的婚姻。不是婚外情,没有黄赌毒,也不是家暴,而是婆媳关系。
小欣和丈夫都是我的同事,都很熟,四年前才参加她们的婚礼,儿子两岁多。
结婚后两口子与公婆住在一起,对来自农村的小欣而言,夫家自带优越感。
生活习惯的差异,家庭文化的冲突,性格的不认同,婆媳之间的矛盾从柴米油盐中产生,在锅碗瓢盆里发酵,逐渐升温。
婆媳矛盾历来被视为婚姻里的绊脚石,号称离婚的五大杀手之一。帮谁?丈夫往往两难,处理的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婚姻的结局。
公婆都是文化人,过来人,对儿子百般疼爱,儿子眼中,他们怎会无理取闹?况且父母辛苦了一辈子,尤其是母亲体弱多病都还在辛苦的料理家务和带小孩,没功劳也有苦劳,媳妇做的不好,作为长辈批评一下又有何不可?那么便是妻子的不对,于是,一味指责小欣不懂事,不尊敬老人,身在福中不知福。
除了不知事的孩子,家里就形成三对一的阵容。小欣倍感委屈和压抑,于是常常往娘家跑,气极之下两度搬了出去,住进了亲戚家。
第一次在半年前,那次男人把她接回了家。而这次,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互相埋怨,鸡毛蒜皮的事都抖落出来,升级成了原则问题。
家庭战争达到了白热化。双方的家人也各自为阵,推波助澜。
之后,便是长期的冷战,僵持。
宁拆十座庙不拆一桩婚,期间,双方的同事及老友纷纷劝解调停,但是清官难断家务事,船能否抵岸,掌舵的终究是她们本人。最后红本换成了篮本。
化解婆媳矛盾,你是智者吗?婚姻这座围城呀,外面的人拼了命地挤着进来,而城里的却总想着出去。
三个女人一台戏,两个女人戏更多。婆婆与儿媳,某种意义上说,有着情敌的关系。所以十个婆媳至少五个不和。婚后三五年是婆媳冲突的高峰期,之后,磨合期过了,化情敌为亲人,矛盾会逐年下降。
所以因婆媳冲突而离婚的,说到底,很冤!因为婚姻的核心是夫妻关系,而不是母子关系。与子携老的只能是夫妻。看透这种主次位置的男女,我姑且称其婚商高吧,婚离不了。
第一种婚商高的男人,在婆媳矛盾中充当着润滑剂。一边尊重母亲,安慰母亲,让母亲明白,自己永远爱她。另一边则明确的让妻子知道,自己爱她,永远支持她!适当的时候,再分别与双方分析为什么会冲突,下次怎么解决,等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诚恳和温暖润滑、感化双方。
第二种婚商高的便是拎得清。姐夫一家婚后与老人同住多年,一直堪称幸福模范家庭,问及如何应对婆媳矛盾时,姐夫说:没什么窍门,只是我的位置摆得正,跟我过一辈子的是老婆,所以老婆永远是对的!有矛盾时,我面子上永远支持老婆,背后再安慰我妈,因为即使我冤枉了妈妈,妈妈也不会记我的仇。
当然前提是姐夫知道姐姐是聪明的,不会持宠而骄,懂得感恩和珍惜。所以“护”着老婆,矛盾冲突会有,但都只是和风细雨,权当滋润生活了。
而婚商高的女人,她们知道要想与男人久处不厌,必须孝,不色难公婆,因为每个人的最爱都是生我者和我生者,这是老公的底线,不容触碰。她理解婆婆对自己的敌意,毕竟自己“抢了”老人至爱的人,所以她会以态度和行动让老人明白,自己不是来“抢人”的,而是与儿子一起来照顾她的,所以她能包容老人的“撒娇”、“刷存在感”、及因时代局限导致的“陋习”和“见识短浅”。用真诚、耐心、孝心和大度化解矛盾,赢得老人信任、老公的爱及幸福的生活。
懂得用距离化解婆媳矛盾的,也是智者。有些婆媳磁场不合,硬是不对眼,这时拉开距离未尝不是办法。笔者认为夫妻与公婆间最好的距离,便是一杯水的距离,即端着一杯开水到了对方家里,刚好可以喝的距离,可以是一个小区或相邻的小区,有距离但方便照应。当然少不了每天问问平安,隔三岔五的探望,帮着做做家务及老人生病时的贴身照护。
距离产生美,如今很多老人都不愿再与儿子们挤在一起,自己清净,又可给儿女空间,两全其美。所以,那些:养儿防老,不跟父母住一起就是不孝顺的观念真该纠正了。当然,四代五代同堂,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家和万事兴,最好不过。如果婆媳矛盾已致离婚危机时,拉开距离吧,必会柳暗花明!
其实家里真不是讲理的地方,而是讲情的。对与错都是相对的,何必争输赢。赢了的,可能你就输掉了婚姻和一生的幸福。
当然,化解婆媳矛盾的方法千千万,能化解的,都是硬道理。
愿大家都做婚姻里的智者,且行且珍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