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 • 十里画廊
临江仙 • 梦游漓江
云远留白谁弄墨,氤烟淡彩流霞。驾舟入画访仙侠,重山开次第,三姐唱渔家。
小小鲤鱼知好客,船头跃水轻哗。山歌伴我啜香茶。水接湘楚地,飞幛醉清华。
阳朔 • 遇龙河《临江仙》,词牌名,唐教坊曲,双调小令,用作词调。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敦煌曲两首,任二北《敦煌曲校录》定名《临江仙》,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作《临江仙》。《乐章集》入“仙吕调”,《张子野词》入“高平调”。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阳朔 • 晨曦
阳朔,说陌生,却也旅行过多次;说熟悉,又每次感受都不一样,所以要描述它,我只能用 “印象” 一词。
首次和阳朔结缘,是在90年代末,也是我人生中的首发旅程,背帐篷徒步漓江,山前山后单边搭渡,把画山秀水瞧了个够。单程20多公里,夜宿月亮湾,只记得江水透心凉,那时候正值国庆节,一路山风送爽。
阳朔 • 群山阳朔最美的山水、最醇的味道在兴坪,值得多呆一天,当时的兴坪晚上没有灯,走夜路必须打手电。小渔村的清晨特别宁静,东方才吐白,推开一扇窗,忽然发现鼻子跟一道翠绿的屏障打了个照面,原来夜里竟没注意,这是真正的开门见山啊!屋顶的青瓦上偶尔划过几声鸟啼,仰头张望,却见屋后那座奇峰似乎云也飞不过去。
女主人忙前忙后,叮叮当当;远处渔船早已归来,小小的早市上人头攒动。这样的情景在西江边常见,凌晨4点多已人声鼎沸,如今在漓江边上相遇,虽然规模小很多,但更觉得妙笔书画卷,浓墨淡彩总相宜。
今天回想,小渔村的淳朴、恬淡,是多么走心。可惜那时人太楞,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流连西街的酒吧光景,团队也没选好,勉强合作,好在阳朔山水举世无双,尤其兴坪仿如世外桃园般的宁静,足以把旅途中的小遗憾抚平。
今天流行的阳朔攀岩当然,现在的交通是快捷便利多了,处处通高铁,那时候还没有啊,火车也不方便,幸好还有粤海客运的直达快巴,未有高速公路的条件下,在老国道上一路颠簸9个小时才到阳朔,当时站点就在西街路口。可我已经很满足了,毕竟是毗邻的两个省,过往客运、货运繁忙,地区车站安全系数高。所以那时去桂林北部是乐此不彼的,也确实因为桂北够迷人。
每次去桂北都是以阳朔县城作落脚点,有时间的话还可以租辆自行车转悠,横看成岭侧成峰,山水的面貌变幻无穷。
九马画山人是不断成长的,有些曾经感兴趣的东西在无声地变化着,比如西街,多年前的新鲜感一纵而逝,只有越乡土的东西越是记忆犹新,比如兴坪的小渔村,那种开门见山听鸟啼的静逸,没有路灯有村民带路的热心,有自养黄鳝的大山味道;连驴友都是换了几茬,双向选择,直到遭遇嗅气相投的朋友。
若问我阳朔怎么样,我也概括不来,我只记得它乡土的味道,它的华彩乐章——兴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