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

作者: 十驾斋主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1-23 12:48 被阅读38次

    【山水田园诗概述】

            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能够艺术地再现自然之美,它将自然风物作为一个独立的审美对象。在盛唐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山水田园诗人,诸如王维、孟浩然、祖咏、常建、裴迪、綦毋潜、储光羲等。而中唐则以柳宗元、韦应物为代表。“清淡”成为该诗派风格的主旋律。明代诗评家胡应麟《诗薮》:“张子寿(张九龄)首创清淡之派,盛唐继起,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本曲江之清澹,而益以风神者也。”也就是说山水田园诗较之一般的山水诗是有区别的,它是通过田园隐逸的淡泊情怀与眼光,来观察、欣赏田园山水的。在此过程中,诗人们摘取田园山水柔美清淡的特征,而此种柔美清淡又与诗人的闲适恬静有效地勾连、熔铸起来。

            唐朝山水田园诗的兴起与儒释道思想的兴起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道教讲求返璞归真、守静去欲。而王维、常建等诗人汲取佛教思想,在山水田园诗中寄予了禅意。儒家思想也一直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欣赏与热爱的情怀,孔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吐露的就是此种心绪。儒道思想虽然相异,但是在对待自然山水的态度方面,两者寻求到了契合点,正如孟浩然所言:“儒道虽异门,云林颇同调。”另外,唐朝的行旅、隐逸之风也对山水田园诗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陈贻焮《唐诗论丛》有言:“隐逸、漫游既是一时风 尚,那么,反映到诗坛上,就必然会促使山水田园诗的大量产生。”以上是唐朝山水田园 诗产生的动因的略论。

    【知识点】

            写景角度:视听结合、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色彩对比、虚实结合等等。其中,在山水景物描写中,一般来说,凡是有声音描写的,我们第一反应就是看它是否运用了“视听结合”“以动衬静”的艺术手法。有了一组明显的色彩反差的形容词,我们考虑它是否有“色彩的对比”。有了想象的、非现实的刻画,我们看看是否有“虚实结合”艺术手法的存在。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等高考重点考查的九种修辞手法。

            景物描写的作用:点明时间与地点,渲染某种气氛,烘托某种心情,奠定了全诗的某种感情基调。

            语言特点:自然质朴、清新洗练。

    【品味寄托】

    笔者依据实际教学经验,将山水田园诗的情感寄托总结为:热爱山水、渴望归隐、淡泊名利(恬淡自然)、乐观豁达。因为知识的记忆越简单,就越准确。学生可以根据这十六个字充分理解,把握山水田园这一类题材的思想主题。只要学生对山水田园诗情感内!容的术语有了基础,再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分析陌生诗歌,其效果显然要比“一头雾水”“无从下手”的状态好很多的。这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另外,笔者将山水田园诗的画面特征总结为:闲适恬淡、生机勃勃。下面结合具体诗例对以上问题进行论述。

    1.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例如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写出了瀑布的激流。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 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其中“明月”“清泉”“修竹”“碧莲”营造了幽静闲适的意境氛围,作者也沉醉其中,表现为心态的闲适。再如王维的《山居即事》“寂寞 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2.渴望归隐之情:其原因大概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诗人厌恶官场生活,与之格格不入。例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组诗,“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希望自己远离污浊官场,涤荡品德,进而不失其本心。另一方面是诗人对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例如王维《新晴野望》(07全国卷II):“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或者两者兼有,例如2008 年上海春季高考范成大《步入衡山》:“应有人家住隔涣,绿阴亭午但闻鸡。松根当路龙筋瘦,竹笋漫山凤尾齐。墨染深云犹似瘴,丝来小雨不成泥。更无骑吹喧相逐,散诞闲身信马蹄。”最后一联寓意着:对官场喧嚣(城市生活的喧嚣)、排场的厌倦;对自然山水(闲适生活)的追求。

    3.淡泊名利:走出官场,以出世心态处事就可以实现淡泊名利的情怀。例如程颢《游月陂》(2012·西安八校联考):“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诗人通过对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这些意象的描写,营造了宁静幽雅(或静谧、幽静等)的意境。全诗通过景物描写和“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 约重陪”的直接抒情,表现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随遇而安、不计得失的淡泊情怀。再如2012年上海春季高考刘眘虚《阙题》:“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诗句描写了一幅静美的春景:对着山路的门无人打扰,读书堂坐落在柳荫深处。这样的景色寄寓了作者闲适淡泊的情怀。

    4.乐观豁达:古人面对挫折,或者借酒浇胸中之块垒,或者悠游山水、寻幽探胜,在此过程中得到心绪的释然。也就是虽遭贬谪(注解多有提示),但是不颓废、不消沉,固守着人生的精神高地,进而化短暂的愁苦为恒久的“乐观豁达”。人的情感是多元化的,也有故作豁达,而内心实际落寞孤愤。例如(2014年江西八校联考)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山水田园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oyj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