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不忧”是孔子认为君子的三达德的一个方面,所谓“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仁”者“人”也,仁就是人,仁就是普遍人格的实现,人格完成就叫做仁,包含着人格的磨练和完善,内圣外王,外王讲的是建功立业,内圣讲的就是自我修养,人格的实现,它的最高境界就是仁者不忧。
而一般人之所以会忧,不外乎一是忧成败,在做事待物方面,成则喜败则忧,不能静心待之;二是忧得失,做事的时候先要考虑得失,衡量进退,畏缩不前。
仁者之心能看透成败,不畏险阻,胜是进步,败是蓄势,因为世事和人生本就不圆满,一直是在不断前进完善的途中,正在于此,才容得我们有不断创新进化的空间。我们要做的事就是不断努力去做,在进化中不断前进一寸二寸,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离成功就会越来越近;如果我们没有这一寸二寸往前面挪的进取,不努力去做,那才是真正的失败了。所谓“君子自强不息”,“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样的人生观,就没有了成败可忧。
至于忧得失,是因为事先认定这个东西就是我的,怕得不到,这才有了患得患失,实际上哪有东西就是我的,哪些东西是人家的,学习修德是为了提升自我人格,而非手段来达到有得的目的,老子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既已没有为我所得,当然也没有东西为我所失,还有什么得失可忧呢!
所谓真诚的待人待己,以至于不在为个人得失而忧愁,只要自己努力去做,遇到的事情都有办法解决的,即使遇到一时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也能够坦然接受,这样就会必然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从而心底宽广、胸怀坦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