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中的个人,时时思考着内心和社会大众的拉扯。
《心灵自我与社会》,作者是来自美国的学者乔治·H·米德,是美国实用主义和当代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本书展现了米德社会心理学体系的基本轮廓,是他讲授社会心理学30年的记录。米德的理论和思想奠定了社会心理学及相关哲学流派的研究主题
乔治·赫伯特·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 1863—1931)是20世纪的一位重要思想家。从1894年开始,米德在芝加哥大学哲学和心理学系执教了40年。其间曾任哲学系主任。他在芝加哥大学最后10年对社会学系的影响使该系享有"米德的前哨"之称。米德是与皮与士、詹姆士、杜威齐名的实用主义者,也是当代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心灵自我与社会》——社会中的自我行为符号此书中有提出许多理论和观点,值得深思。
一、
两类事物:一类是存在并且对所有人有同样价值;一类随某些个体而变的事物。
当某人被麻醉时,世界对他来说是不可及的。同样,睡眠使人们对世界是不可及的。
二、
米德:意识是从这种行为中突现的;意识绝非社会动作的前提,社会动作倒是意识的前提。
观念是包含在我们正在运用的姿态或态度中的。
三、
心理学依次成为联想心理学,运动心理学,机能心理学,最后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从整体出发,分析群体成员的单个个体的行为,用社会群体有组织的行动解释个体行动。
四、
重要的是,记忆中的视界。
历史学无非是传记,一整套一整套的传记;
从他的成就或破坏作用来看待他。
心理学要提出一种技术,使它能论述个体在其生活的任何瞬间都可能会有的经验,以及只有某个个体特有的经验。
五、
心灵
姿态:社会动作的开端,这些动作是使其他人做出反应的刺激。
心灵通过交流产生,交流借助于姿态会话。
《心灵自我与社会》——社会中的自我行为符号有时候语言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它在行为体系中指明某些刺激并改变对它们的反应。
心灵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现象。
当人回忆曾经有过的情绪时,比起人处于恍恍惚惚的经验之中时,更容易用语言表达情绪被激起的过程。
个体只有在与他的社会群体的其他成员的关系中才拥有一个自我:牙疼不是自我意识。
与宽恕同行的是忘却,是摆脱对它的记忆。
自我的本质是认知的。
听起来晦涩,但真实。
因为心灵不是别的东西,无非是为了对付所产生的问题,外部过程输入了个体的行动。
群体依靠反对一个共同的敌人作为一个整体。依靠一种共识,即认为别人不如我们。
如果加入一个群体,该群体像他一样思考,那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