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关于纠纷,人们往往关注事件“结束”与否,而非“结局”圆满与否。那些抱着息事宁人心态的人,最终成为事故的牺牲品。即使是规则的执行者也表现出追求效率的倾向,而忽略对是非的判定。也就造成了电影《熔炉》中坏人逃脱惩罚而好人收到伤害的悲哀,只剩最后一句:“他们仍在在继续战斗”……
“彭宇案”“劝阻吸烟被担责”“老人私摘杨梅坠亡 索赔称树太好爬”莫不如此。当是非不再作为社会优先考量时,当挺身而出抵不过胡搅蛮缠时,一些事情本来与自己无关何必自寻烦恼——沉默自然成为个体最安全的选择。
于是沉默成为纵容,妥协成为帮凶,和稀泥成为最后一根稻草。规则的实际运行导向无形中鼓励了当事方得寸进尺,助长了置身事外的社会风气。于是道德呼吁下良心自省反而成为善良一方单方面的“紧箍咒”。
鲁迅先生在80多年前,发表过一篇《纪念刘和珍君》的文章,他说,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还说,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与黑暗共处,一定会觉得很冷。须知是非的断定、规则的执行,是软性道德的刚性底线。让劣行被谴责、被惩戒,首先需要有正义感的人站出来去制止。电影《“大”人物》向我们证明了平凡也可以成为真正的大人物!我想起小时候读的古龙小说《大人物》: “真正的大人物,往往看起来都很平凡。”
改变世界不需要大人物,仅仅需要平凡。你,还平凡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