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育杂谈简友广场亲子教育
《陪孩子走过3-6岁敏感期》书摘

《陪孩子走过3-6岁敏感期》书摘

作者: 燕子坞呀 | 来源:发表于2018-12-28 14:36 被阅读42次

    1、所谓“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不单单是对爱人,对子女更是。

    2、如果我人生可以重新来过一遍,那就是在我儿女还年幼的时候,我会多花一点时间陪他成长。

    3、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们不仅可以培养教育孩子,而且还能收获一段幸福的时光,发现一个更好的自己。

    4、一般而言,孩子的敏感期多出现在3~6岁,在此阶段,孩子会迸发出惊人的力量和狂热去学习、探究外界事物,因而接受教育的效果也最为明显,可以说敏感期恰恰也是孩子各项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5、所谓敏感力,即孩子对外界环境影响所产生的特别敏锐的感受力。在敏感密集期,孩子会对特定事物或行为产生特别狂热的爱好与追求,因而在这一时期孩子的学习能力也特别强。

    6、通常,孩子从2岁开始,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自我意识与他人意识开始逐步分化,常常会不听从父母的建议和指令,变得固执己见,有时甚至出现反抗的现象,这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执拗敏感期”。孩子这一敏感期的爆发高峰期出现在3~4岁,在这一时期,他们喜欢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而且这些行为常常不容变通。

    7、在这一时期,孩子喜欢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不与家长合作,甚至是故意与家长作对。不过,孩子并不是真的要与父母作对,只是执拗敏感期的一种本能排斥,是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在“作祟”。

    8、家长打破孩子的意愿或是秩序时,他们的内心是会痛苦的,所以才会做出“拼命”的反抗。

    9、处于执拗敏感期的孩子,当他们提出什么要求的时候,家长一定要主动地站在他们的立场去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并尽量满足那些合理的或是非原则性的需求;对于那些我们不能满足的原则性的要求,也要善于理解孩子,用拥抱、讲道理、转移注意力、寻找替代目标的方法来平息孩子内心的痛苦。

    10、当父母遇到类似问题时,一是不要强行让孩子听自己的话,这样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与反抗,甚至还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心理伤害;二是要学会转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只要掌握了孩子的执拗心理,做一些变通,就能找到“对付”孩子的妙招了。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处于执拗敏感期的孩子,家长一定要用心揣摩孩子的行为,并给予足够的尊重和理解,这样孩子才能顺利而快乐地走过这段执拗敏感期。

    11、筱筱的妈妈因为躺在奶奶的躺椅上给孩子讲故事,就引起了孩子那么大的反应,这的确有些令人伤心。然而,假如妈妈知道这只是孩子秩序敏感期的一种表现,就不会那么难过了。

    12、对于孩子来说,秩序就是一种安全感。当秩序被打破时,这种安全感就会失去,孩子就会焦躁不安,甚至会出现大哭大闹的情绪反应。

    13、孩子的执拗或许正是家长最为头疼的问题,但是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生命现象。作为父母,不要随意地改变孩子的生活环境,当不得不改变时,一要尽量将孩子的不安降到最低,二要学会接受孩子的发泄,让他们通过哭闹将焦躁和不安发泄出来,孩子最终会比较平和地接受已成的事实。

    14、0~6岁的孩子正处于一个感官的敏感期。0~3岁,孩子通过耳朵听、眼睛看、嘴巴尝、用手抓等方式来熟悉周围的环境、感知陌生的事物;3~6岁,孩子则通过听觉、视觉、嗅觉和触觉等感官来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感知世界、认识世界。聪明的爸爸妈妈不要因此而感到烦恼,而是要在确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并创造条件引导孩子更多地利用感觉器官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用感官来认识世界是儿童与生俱来的一项本领,从他们知道了自己的这项本领后,便会一发不可收拾地开始了对世界的探索。

    15、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在孩子感官敏感期给孩子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更自由的条件和环境,准许孩子去触摸、去感受、甚至用嘴巴去品尝他所喜欢的、好奇的事物,当然,前提是要确保安全!

    16、这一时期是培养孩子观察力和专注力的最佳时期,而作为父母,只要给孩子提供更多观察和体验的机会,并有足够的耐心,就一定能让孩子迈向构建想象力和专注力的世界。

    17、孩子的阅读敏感期大多出现于4.5岁至5.5岁之间,因此,很多教育专家认为6岁前是孩子学习阅读最好的时期。

    18、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9、在孩子阅读敏感期,首要的任务不是教会孩子认识多少汉字,更不是教会孩子阅读的技能,而是让孩子产生对阅读的兴趣,积极主动地享受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就像上文中的宝儿一样。

    20、从3岁开始,孩子对文化的追求和探索就在不知不觉中展开了,这正是儿童文化敏感期的萌芽阶段。如果家长能在这一阶段细致耐心地对待这棵幼苗,当孩子长到6~9岁时,就会表现出对一切事物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21、不要因为觉得孩子们听不懂科学的解释就敷衍了事,鼓励的笑容和宽容的态度便是对孩子最好的回答。

    22、对自己熟悉的环境和人物的依恋是孩子秩序敏感期的一种表现,而父母常常因为急于培养孩子独立、坚强的性格而忽视了这一表现。

    23、当孩子出现对父母或者其他人特别强烈、甚至独占性的爱时,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多地把爱给他们,让他们知道,父母的爱永远不会改变,永远不会远离。

    24、作为家长,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技巧才能明白他们,蹲下和孩子说话,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用孩子的心来理解他们的感受,才能真正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敏感期,才能让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快乐的发展。

    25、给予孩子的可不仅仅是耐心那么简单,她充分了解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敏感期,并且给予了孩子足够的心理营养和成长空间,让孩子慢慢成长,顺利地度过敏感期。

    26、他们对外界事物的热烈的爱和敏锐的感受力。他们在注视被我们认为微不足道的事物时、他们在迷恋被我们认为穷极无聊的游戏时,实际都是在飞速发展他们的各种敏感力,一旦这种学习过程被粗暴地打断,就有可能会影响甚至中断他们的身心发展。而敏感期一旦被错过,很有可能是终身都补不回来的。

    27、这一时期的孩子正处于爱的敏感期,尤其对于父母的爱,他们全身心地渴望并依恋着,这是他们最大的安全感。对于大人吓唬他们的话,他们并不知道那只是一种恐吓,而是会信以为真,尤其是听到爸爸妈妈不要自己时,更会害怕、恐惧,完全地失去安全感。我们难以想象,一句恐吓的话在孩子心中会引起多大的惊涛骇浪。

    28、我们大人沉浸于这些电子产品时,有没有想过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大人是孩子的镜子,当大人们沉迷于电子产品时,孩子也会对电子产品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些大人为了让孩子安静,让自己得以清净,甚至会主动把手机或电脑让给孩子玩。有些孩子变得驼背、近视,有些孩子变得孤僻、偏激,这对他们今后的人生之路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其实孩子最需要的不是电子产品,而是父母的陪伴。只要我们能用多点时间陪陪孩子,带孩子多出去走走、亲近自然,多与小朋友们接触,一起互动,就能很快地将孩子从电子产品的身边拉开。

    29、亲密关系关键期:规则、爱和自由一个都不能少

    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也是敏感期对孩子身心发展影响最大的人,小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大到孩子世界观、人生观的树立,都与这一时期的亲子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是父母的首要任务。

    30、敏感期的孩子对父母的爱尤为渴望,他们在专注大人是否爱他们的同时,也在学习如何去爱,如何表达爱。

    研究证明,一个在小时候得到父母全心关爱的孩子,长大后更能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精神乐观、阳光、自信的孩子,更会关心和爱护他人。所以,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不要吝啬你的语言,学会用最热烈的语言向孩子表达你的爱,让他们知道你有多爱他!让孩子遨游在父母之爱的海洋中,他们就会像鱼儿一样自由自在地快乐成长!

    31、只有信任孩子,才能得到孩子的信任,而这正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法则。

    32、无论孩子说什么、做什么,都请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他们。记住:孩子的每一件事都是大事,因为这和他们的心灵息息相关,也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紧密相连。

    33、“大人不是‘一言堂’,只有顾及到了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见,孩子才能感受到平等、民主的家庭气氛,才能培养他自尊、自信、乐观、开朗的性格。”

    34、“小松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我们看到很多父母给孩子报了兴趣班,学习舞蹈、跆拳道、画画什么的,我们也想给孩子报。但是我们并没有直接给他报,而是带他到培训机构去玩,看看他对什么感兴趣。小松被琴房的琴声吸引过去,然后就站在门口不肯走了。我们趁课间休息的时候对老师说,让小松摸一摸钢琴行不行。老师答应了,小松坐在钢琴上兴奋得不得了,东摸西摸,对这个有着长长的一排键、能发出美妙声音的大家伙特别感兴趣。回家后,我们问他想报什么班,他说想学钢琴。于是我们就给他报了钢琴班。”

    35、尊重,是构建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只有当大人学会了尊重孩子、体谅孩子内心的想法,沟通才能真正地开始。

    36、研究证明,一个在童年时期受到足够尊重的孩子,长大后会更加珍惜自己的权益,同样也会更加珍惜他人的权益。因为一对尊重孩子的父母,他们的行为本身就是在教育孩子如何尊重他人。

    37、处于敏感期的孩子就像布布一样,特别在意大人对自己的评价。

    38、正面的肯定和表扬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因为当孩子听到你的表扬时,他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肯定,还有你对他的关注和关爱,而这正是帮助他们树立自信的基础。

    鼓励是家庭教育中比较重要的方法之一,每个孩子都需要不断的鼓励才能获得自信、勇气和上进心,这就像植物必须每天浇水才能生存一样。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39、包办孩子的一切,其实就是剥夺了他们成长的乐趣。

    40、作为父母,应该给他们提供一个自由、宽松、充满爱但是却没有禁锢的环境,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快速地发展,而不是以“爱”为名义,限制他们成长的自由。

    41、宝宝入园后之所以哭闹,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幼儿园的陌生环境感到害怕。

    42、过了暑假,欣欣就要上幼儿园了。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妈妈决定利用暑假对孩子进行“入园培训”。

    首先是心理上的准备。“欣欣马上要上幼儿园了,幼儿园里小朋友可多了,还有很多好玩的玩具,欣欣就再也不会觉得无聊了。”最后,妈妈按照幼儿园的生活作息表对欣欣的作息时间进行了调整。

    43、家长在孩子入园前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44、家长首先要尽量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给孩子一些心理暗示,让孩子觉得幼儿园是一个很好玩、很有趣的地方,尽量消除孩子的恐惧和抗拒心理。当孩子入园产生焦虑心理和行为之后,家长要放松心情,不要过于紧张,给孩子多一些时间和鼓励,并及时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每天在幼儿园的表现,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及时表扬和赞赏。渐渐地,孩子的自信心就培养起来了,这对让孩子爱上幼儿园是很有帮助的。

    45、孩子上了幼儿园,就相当于步入了一个“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中,孩子要逐步学习如何与人交往、相处,如何分享,如何处理与同伴之间的矛盾。这些对孩子长大后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相处原则与处事方法,作为家长,我们最好观望,不要贸然插手,轻易干涉孩子们的“事务”。

    46、和老师交流沟通的方法有很多种,家长要善于利用多元化的沟通方式,随时和老师保持最真诚、最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47、3~6岁的孩子正处于情绪、行为习惯的敏感期,因此,这一阶段也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机。敏感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自我保护、品行、健康心理等习惯,能让孩子终身受益。

    48、首先,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研究证明,一个新的食物只要坚持送到孩子面前8~10次,孩子一般就会从抗拒到接受。而大多数父母在遭到孩子拒绝后,一般只尝试3~4次便放弃了。其次,对于偏食的孩子,家长要坚持原则,不能因为孩子哭闹或者拒绝进食就心软,转而找来他们喜欢的食物,甚至是零食,久而久之,就会加重孩子挑食的坏毛病。

    最后,最关键是要营造轻松愉快的进食环境。孩子不喜欢吃的食物不能用暴力手段强迫孩子进食,而要用故事、儿歌或者小卡片这些生动形象的方式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愉快地接受。另外,色彩艳丽、造型新颖的饭菜尤其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和兴趣,因此大人在注意饭菜营养和口味的同时,也要注意食物的多样性,尽可能变化口味和样式,让孩子们自觉地爱上吃饭。

    49、父母在孩子幼年时期,就一定要督促、帮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50、要想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家长必须以身作则。

    51、敏感期的孩子最喜欢模仿,大人稍加暗示,孩子就能学得有模有样。所以冉冉妈妈就利用孩子的模仿敏感期,让冉冉学着如何收拾玩具。

    52、提出让孩子和妈妈比一比,谁收拾得更好,激发了孩子的好胜心,孩子在好胜心的激励下,会忘记枯燥和疲劳,愉快地投入游戏中去。

    最后,在冉冉收拾好玩具之后,妈妈毫不吝啬地对孩子大加赞赏,而孩子在受到表扬之后,会强化这种成功和快乐的体验,那么下次再让孩子收拾玩具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了。

    53、一定要给孩子释放手脚的机会。孩子在经历手的敏感期时,就应放心大胆地让孩子用手去感知世界,去学习做事的技能。不要因为怕孩子做不好,或者怕他们受伤而剥夺他们用手的权利。

    54、孩子对于美的敏感期是呈螺旋式发展的,从日常吃、穿、用等生活琐事,到对自身形象、气质完美的追求,随着年龄的变化,他们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进步。

    55、让孩子顺利度过审美敏感期,也可以像缇缇妈妈一样,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爱干净、讲卫生的好习惯。

    56、“如果不想因为错误的理财决定而遗憾终身,就必须从小接受理财教育。”欧美国家将理财教育称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他们认为让孩子尽早接触钱币、认识钱币、了解钱币的功能并且逐步有计划地使用钱币,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而优秀的理财能力是经济生活中的一项基本技能。

    57、坦然地面对失败并努力战胜挫折的能力是我们要给予孩子最宝贵的财富。

    58、抗挫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要告诉孩子“胜败乃兵家常事”,一次失败并不能代表什么,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成功。要让孩子对输赢有平常心,不要过分关注结果,当然也不能抱以无所谓的态度。而是要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并指导孩子一次次改进,取得下一次的成功。这对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也是很有帮助的。

    59、孩子对于自己身体和相貌的注意从3岁就开始了,与其他孩子相比,特别漂亮或者特别难看的孩子,更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关注和评论,因此就容易对孩子造成自负或自卑的负面影响。

    60、3~6岁的孩子正处于社会关系敏感期,他们注重别人对他们的评价,而正面的评价能给予他们更多的信心和勇气。

    61、3~6岁的孩子对于外界事物有着天然的好奇,他们有着与成人不同的视野,也能从常人司空见惯的细微之处获得乐趣,而父母则应努力保持孩子的这一特性,不断为孩子提供“快乐源泉”。如果孩子能够将从细微之处寻找快乐、获得快乐的能力一直保持下去,那么长大后他一定会成为一个乐观、开朗、自信的人。

    62、孩子对于情感和情绪的敏感期从两岁时就开始了,这正是培养孩子同情心和善良品质的最佳时期。人类天生具有同情弱小的本能,孩子也不例外,让孩子照顾小动物,就是为了激发他们的这种优良天性。

    63、照顾小动物不仅可以给孩子们带来心理上的满足和成就感,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很多家长发现,当孩子养了小动物之后,不睡懒觉了,每天都早早地起来去看他们的“好朋友”;也不会忘记给小动物添水、加食,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64、孩子喜欢“黏着”大人,这或许是令很多大人头疼的问题。可是通常来说,问题并不在孩子身上,而在大人身上。解决问题的钥匙也不在孩子身上,而在大人身上。不是孩子不想自立,而是大人舍不得放手,只有大人懂得了放手,孩子才能有机会学习自立。

    65、日本父母从小就十分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精神。美国的父母从小教育孩子尽早掌握脱离父母、独立生活的本领,从完成自己的事、帮助父母做家务等做起。在发达国家,父母通常充当指导者的角色,他们对孩子更多的是指点和引导,鼓励孩子自己去思考、去实践。而在中国,很多父母则充当保姆的角色,事无巨细全包全揽,从而养成了孩子懒惰、依赖、不敢尝试的性格。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胆小、怯懦、没有主见、自立能力差,不要责怪孩子,而是要反思自己。要学会放手,要鼓励并帮助孩子勇敢地承担起对自己甚至对家庭的一部分责任,把原本属于孩子自己的事交给孩子自己完成,让孩子自豪地说:“我的地盘我做主!”

    66、孩子的世界有他们自己的规矩,大人不要过多干预。

    67、生活中也是如此,温和、豁达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是最受欢迎的,因为他们能让人心情愉悦、如沐春风,无须提防、无须计较。

    温开水般的孩子其实就是性格温和、豁达开朗的孩子,他们不与人争短长,也不与人斤斤计较,因此不光讨大人欢喜,更受小朋友的欢迎。

    68、对于孩子的无理取闹、无理要求,大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冷处理。给孩子哭泣的自由和时间,在一旁耐心地陪伴,但是绝不妥协。时间长了,孩子自然明白哪些是爸爸妈妈的底线,哪些事情是绝对不允许的,他们慢慢记在心中,慢慢养成习惯,规矩自然也就形成了。

    当然,在立规矩的时候,除了行动坚决、决不妥协,大人还要注意自己的态度,不能用暴力来阻止孩子。

    69、对孩子树规矩,温和的态度与坚决的行动缺一不可。

    70、孩子无理取闹的时候采用“冷处理”的办法,是说给孩子留出时间来哭泣、来发泄,等孩子情绪发泄出来了,再跟孩子讲道理就容易多了;而不是把孩子孤零零一个人丢下,更不是长时间地不理不睬。

    71、孩子上规矩宜早不宜迟,可是欢欢的爸爸并不明白这个道理,每次都拿“孩子还小呢”当拖延的借口,这对孩子的教育是很不利的。

    72、虽然孩子小,有些道理并不能明白透彻,但是父母的态度他们还是能够看懂的。假如父母态度坚决,他们就知道哪些事是不能做的,哪些事是必须做的,久而久之,规矩也就树立起来了。

    73、孩子的规矩是大人立的,可破坏规矩的往往不是别人,正是立规矩者本人。

    74、树立规矩要保持一致性,不要随着心情或者环境的改变而随意更改。

    75、不要轻易破坏孩子的秩序感,要帮助他们利用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培养好习惯。

    76、教育讲求一致性,规矩也是如此。不能立了破,破了立,立了再破,破了再立。

    77、这边妈妈刚给孩子立了规矩,那边爸爸又来做好人去安抚、心疼孩子,那么孩子就会拿规矩不当回事,甚至还会跟妈妈对着干。

    78、为了使孩子更好地遵守规矩。而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愿意接受奖励而避免惩罚。

    79、奖励,是给孩子肯定;惩罚,是让孩子敬畏。当然,我们更希望的是孩子能越来越多地得到奖励,越来越少地受到惩罚。

    80、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等能力,从而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

    81、一盏灯、一本书、一个温柔的妈妈、一个认真倾听的孩子,这世上还有比这更温馨、更令人心动的画面吗?难怪有人将亲子阅读称为“最美的时光”,这是母亲和孩子之间最为亲昵的时刻。

    82、“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和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拥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83、激发孩子学习热情与兴趣的最高明的做法——不给孩子直接的答案,而是鼓励孩子、陪伴孩子一起去寻找答案。通过探索、观察、学习得来的答案,要比直接告诉的答案,更能让孩子印象深刻。更重要的是,孩子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不断体验到成就感和收获感,而这正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最佳源泉。

    “妈妈,蓝色和绿色混在一起变成什么颜色?”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去试一试,远比直接告诉孩子“是绿色”来得更聪明。

    84、聪明的父母应该利用这一特性,鼓励孩子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而不是因为害怕他们破坏家中的东西而将他们的手脚束缚住。被束缚住手脚的孩子看似听话,循规蹈矩,不搞破坏,不让父母操心,但事实上,这样的孩子大多缺乏激情,依赖性强,也缺少探索精神和创造力。

    85、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搞破坏”,在“破坏”的过程中和孩子一起寻找答案,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86、不要给学龄前的孩子强制性的智力型学习任务,这样会给孩子造成压力。一旦孩子感到了压力,再有趣的玩具也会变得索然无味,从而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所以,父母要想保持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就不要给孩子强加学习任务,要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给孩子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87、大自然中有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着孩子们去探索、去挖掘,亲近自然则正是培养孩子学习热情与兴趣的最佳途径。

    在孩子学龄前,很多父母都迫不及待地想让孩子学习数学、音乐、绘画,美其名曰“赢在起跑线上”。然而,与其让孩子过早地背负上学习的压力,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如带孩子们走进大自然,与大自然亲密接触,释放孩子的天性,让孩子的身与心自由成长。

    “上100堂早教课不如带孩子亲近大自然。”这是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李子勋对现代父母的呼吁。把孩子从钢筋水泥的世界中解放出来,与孩子一起亲近自然,春天去聆听鸟叫,夏天去下河摸鱼,秋天去收集树叶,冬天去打雪仗、滚雪球,让孩子在尽情玩耍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探索、学会研究、学会自己寻找答案,让孩子永远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这比教会他们书本知识要重要得多!

    88、大人在对孩子某种好的行为进行奖励或者激励孩子的学习兴趣时,应该首选精神奖励。3~6岁的孩子其实对物质并没有过多的需求,相反,来自父母的爱和肯定才是他们最需要的。每当孩子取得一点进步,父母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看着孩子的眼睛,告诉他们“你真棒”;或者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轻轻的亲吻,这些都可以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也可以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从而进一步保持和优化这种行为。

    89、所以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学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养成他们专心致志于某一事物或行为的好习惯。

    90、要知道,有时候怎样学比学什么更重要。所以,当你的孩子沉浸在“无聊”游戏中时,请不要轻易打断他们,不要用成人的功利心来强迫孩子投入到所谓的“有用”的学习中去。就让孩子沉浸在他们的世界中,让他们专注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这样,你才能培养出一个专心致志的好孩子。

    91、作为大人,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给孩子自由,不要去打搅他们,让他们专心于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样,孩子长大后,也能保持这一品质和习惯,在自己所喜欢的事物上倾尽全力、全神贯注。

    92、其实孩子的这种反应大多是因为在敏感期专心于某件事的时候不断被打扰所造成的。

    93、当孩子专心致志做一件事的时候,最怕的就是打扰,即便是看电视、听故事、玩玩具的时候,都不要轻易去打搅、干扰孩子。

    94、敏感期的孩子无论做什么,都是在学习,而对他们来说,学习的过程往往比学习的结果更加重要。

    95、研究证明,3岁孩子的注意力只能维持9分钟,之后逐年递增,6岁时能够维持16分钟。

    96、只有互动,才能专注。

    97、孩子3岁时每天看一小时电视,8岁时注意力涣散的可能性就比其他孩子要大一倍;孩子在6岁前看电视过多,那么孩子在7岁入学时就有很大的概率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

    98、我们常常会抱怨孩子观察事物不仔细、不专心,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就是让孩子带着任务去观察,带着目标去学习。事实证明,在孩子没有接受任务之前,观察到的事物只有接受了明确任务之后的30%左右。尤其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

    99、带着这些问题去观察,孩子就不会走马观花,就会专注于被观察对象。

    100、“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101、使孩子维持兴趣、保持专注力的秘诀在于不断让孩子尝到成功的喜悦。

    102、儿童一般从3岁左右进入社交敏感期,利用孩子这一时期的特性,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乐于并善于与人交往的人,对孩子的人生大有裨益。

    103、孩子们之间的交往通常开始于物物交换,他们在交换过程中建立起与彼此的关系。

    104、通过不断的磨合与试验,孩子会发现,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彼此关爱、相互了解、兴趣相投、性格相合的基础上的。

    105、体验是最好的老师,这比说教一千遍都更有效果。事实证明,适当的受挫和大人的教育相结合,更容易帮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观念。当孩子了解了该如何与他人交往、相处后,他们就会获得更多的友谊和快乐,从而建立起人际交往的基础。

    106、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大人们最好不要插手孩子之间的纷争,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正如孩子长大后也要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一样,孩子们从小就应该学习这方面的技能,这也是今后立足社会所必需的一项本领。

    107、我们总教育孩子打扰、冒犯他人后要说“对不起”,然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会孩子说“没关系”更加重要。

    108、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摩擦,大人不应盲目地介入,更不应盲目袒护自己的孩子、指责他人的孩子,而是要教会孩子正确分析、明辨是非、妥善处理。

    109、研究发现,孩子在5岁之前,交友方式一般是一对一的单独交往,之后就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三五人为单位的小团体交往,并且选择交往对象更倾向于精神上的交流,从而结束以物易物的交换方式。

    通过这种小团体的交友方式,孩子学会了表达情感、分享快乐、团队协作以及民主解决问题等人际交往活动中的行为方式。

    110、结束物品交换、一对一交友方式,进入小团体、三五成群的交往,证明孩子的人际关系敏感期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

    111、父母要帮助孩子克服胆怯,鼓励和赞美是让孩子信心倍增的最好方法。

    112、举世闻名的艺术大师毕加索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努力发掘孩子的创造力和艺术天性。孩子艺术细胞日渐苏醒的敏感期,是发现并培养孩子艺术天性最好的时机。

    113、孩子眼中的世界跟我们成人是有很大不同的,他们的视野是感性的、灵动的、随性的、跳跃的,因此他们的想象也是天马行空的。

    114、囡囡之所以在听到赞美时表现得特别平静,是因为她在绘画的过程中满足了自我、发展了自我,而这种对自我能力的肯定正是带来内心平静的最大力量。

    囡囡的妈妈给了孩子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赞美、鼓励孩子,但是却不给孩子设定条件,不急于求成勉强孩子。研究证明,孩子的许多能力都是呈螺旋形上升的,中间或许会出现反复,有时甚至停滞不前,绘画也是如此。因此,当孩子遇到瓶颈时,家长切不可过于急躁,有时候不如“放任自由”,给孩子留出足够的空间。孩子看似停止了发展,其实他们的内心依旧在迅速成长。

    115、孩子在敏感期的学习通常具有令人惊异的热情,这种痴迷于敏感对象的热情往往可以带来不可思议的意志力,这正是影响孩子今后学习的重要素质之一。

    116、虽然并不是每一个对绘画或音乐表现出痴迷的孩子长大后就一定能成为画家或音乐家,但是在他们的敏感期保护他们的热情和毅力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我们每一位家长的责任。

    117、对于一般孩子来说,音乐敏感期通常出现在4岁左右。这个阶段的孩子对声音特别敏感,尤其是带有节奏感和乐感的声音,更能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趣。

    118、人们在孩子牙牙学语时,就要注意语言用词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这不但能起到一个语言标准的示范性,还能给孩子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

    119、一般孩子在3~4岁时进入对色彩的敏感期,他们喜欢艳丽的色彩,并且对色彩有着天生的敏感。

    120、两岁以后孩子的艺术创作大多体现在涂色、剪贴和绘画上。从最初单调的色彩到各种颜料的和谐搭配,从最简单的线条性剪纸到可以熟练剪下画报上的图片,从最初的乱涂乱画到惟妙惟肖的生动画面,所有的过程中都充满了孩子的奇思妙想和发明创造。

    121、当孩子出现这些令大人头疼的行为时,就标志着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个叛逆期到来了。

    122、大人不要强行命令孩子一切听从,要知道,这个过程一旦被打断,对孩子来说,不仅是一个痛苦的体验,也是一个无法弥补的损失。因为你剥夺了他说“不”的权利,孩子长大之后或许就会成为一个没有自我、不敢主动争取的人。

    123、孩子在6岁之前尚未能拥有完整的道德观,因此他们对“真”和“假”、“实话”与“谎言”也并没有清楚的概念。他们只是凭着自己的感觉说话,只要能让自己开心的、能逃避惩罚和责备的,那就是“对的”“好的”。

    124、孩子说谎话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一是自我保护或者逃避责任。二是由于孩子丰富的想象力。三是为了获取他人的注意。

    125、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孩子一旦背上“撒谎”“大话王”的包袱。其次,教育孩子时不要冲动、要有耐心。再次,切忌用歧视或轻视的语气来批评孩子。

    126、多让孩子阅读,经常带孩子出去实地学习,了解事物的本质特点。当孩子的认知丰富后,即便孩子的想象力再天马行空,说出的话也不会不着边际。

    127、孩子有一段时间突然喜欢骂人、说脏话,想必很多父母都曾经历过。遇到孩子的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是“装聋作哑”,假装没听到。

    128、儿童的秩序敏感期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如果有人破坏了秩序,孩子就会哭闹不休,而这时假如秩序被恢复了,孩子也就平静了;二是孩子开始有了“自我”的意识,试着用自己的力量去维护秩序,孩子在这一阶段经常说“不”,就是他们维护秩序的一种方式;三是孩子的执拗期,在这一时期,一旦秩序被破坏,孩子就会固执地要求重新来一遍。

    129、对于儿童,模仿可以是一种获得快乐、力量、财富或者其他渴望实现之目标的自我意识的尝试。

    130、当孩子模仿不良行为或者给他人造成伤害时,还是要尽量制止。制止时一定要态度温和,行为坚定,让孩子明白哪些可以模仿,哪些不能去做。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将孩子带离那个对象,没有了模仿的环境,孩子自然也就无从模仿了。

    131、与其和孩子正面冲突,强迫他们接受大人的意愿,不如耍个小小的“心眼”,让孩子自己选择。

    132、在每个人的童年中,有两样东西是不可或缺的:一是故事,二是游戏。

    133、没有哪一个孩子不喜欢听故事,更没有哪个孩子不渴望父母的陪伴。

    134、当孩子的语言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就应该鼓励孩子多开口、多运用,续讲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135、复述、改编、续编故事,孩子的表达能力就是这样一步步提高的。

    136、如果说听故事只是给孩子铺开了情境的画卷,那么让孩子扮演故事角色,则是让孩子身临其境,进入到故事里去体会各个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

    137、3~6岁的孩子还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因此故事表演对于孩子来说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无须大人过多引导,孩子就能很快投身其中。当然对于胆怯、内向的孩子,大人还是要多加鼓励。

    138、各种游戏,就能诱发孩子的潜能,寓教于乐,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与品德。

    139、任何一项学习都源于生活,晴晴妈妈在生活中找到了一个教育孩子学习算术的好方法——开“小店”。

    140、由于“小店”的事情都是日常生活中必定会遇到的,所以平时在孩子心目中枯燥的数字看起来也并不那么可怕了。而且孩子天生喜欢游戏,让他们做“店主”,爸爸妈妈当“顾客”,本身就是一个很有趣的游戏,孩子在玩耍时不知不觉就学会了算术了。

    141、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讲求一些策略,鼓励孩子让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和勇气,从而带着无畏的冒险精神去探寻生活未知的秘密。

    142、在孩子眼里原谅是很容易的事,前一秒还哭哭啼啼地打闹,后一秒就欢欢喜喜地和好如初了。他们也不会记仇,更加懂得宽容大度。在孩子的世界里,生气和原谅,都是毫不纠结,真心真意的。

    143、一、学习绘画黄金期:3岁左右。二、培养习惯黄金期:3岁左右。整理东西、按时睡眠、自己吃饭、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等行为。三、学习礼仪黄金期:3~4岁。他们开始喜欢被人关注,喜欢结交朋友,在生活中也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追求面容整洁、穿衣得体、用餐优雅等。四、识认汉字黄金期:3~4岁。五、汉字书写黄金期:4~5岁

    汉字书写的最佳年龄在4到5岁。从4岁开始,儿童对几何图、立体图形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并且出现“书写爆发”现象。六、学习钢琴黄金期:4~5岁。七、掌握数学概念黄金期:5岁

    包括:大小、多少(数量关系)、长短、宽窄(空间感觉);根据颜色、形状、大小对事物分类(集合概念);物体的增多、减少、多少比较(数学运算——简单加减法);排列的顺序和简单规律(规律性)。八、智力发展黄金期:6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陪孩子走过3-6岁敏感期》书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pgs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