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为“崇洋媚外”已经是一个过时的词,没想到直到今天它还是不停地发生。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从日本文化街不许穿汉服进入,到日本人在中国办学校,开养老院,中国人一边保持着对日本的恨,一边笑纳日本人和日本文化。这本就是个很矛盾的事情,针对个人,如果遇到日本人就打他,这不是中国人的作风。可是国仇家恨,我们又无法选择原谅。何况这些事情中,表现出来的,就是中国人在中华民族的国土上排斥中国人民。
因果循环,每个人只是简单的遵循自己的职责办事,最后的结果反而演了一出闹剧。比如方正县,一个极度想要发展,却不小心走了不归路。急功近利,怕是最后回过头,马上能明白自己究竟做了点什么,但悔之晚矣。
我在余华的《活着》,在莫言的《生死疲劳》里看到了类似的感觉,众生禄禄,大家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只是觉得这是自己的社会价值,为自己的努力和才智而欣慰,却急匆匆奔向自己的终点,演绎出一场场悲喜闹剧。
还有电视剧里中国古代穿日式的服饰,日式点心等等。我想,这是每个走在名利场里的设计师,甜品师的选择。在那些人之外,总有人海纳百川,研究中式糕点,日式糕点,西式糕点,默默传承并不断创新。
中国人摆脱“崇洋媚外”的陷阱,就是大胆的做自己。当有一天用一种技术,做成了一个东西,挺好。不是去想里边有西方的技术,有中国的基础,然后说还是西方厉害,还是中国优秀之类的话。而是简单的觉得这东西挺好,如果文艺一点,去追究其中的工艺和技术,来自哪里,谁发明了,谁承袭了,方便后世研究,仅此而已。
我想,做实事的人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只有局外人,聊这些有的没的。减去烦恼,才能更好的发展。
看了一段马斯克的访谈,他说他的特斯拉车的技术没有申请专利,因为一个在海上航行的船,不可能为了不让其他船只超过自己而加以阻挠,这只会影响自己的速度。很有格局的一句话。
判断一件事情是不是好事的时候,看它的发展和结果;判断一个物品是不是好物,看它的品质;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好人,看它的言行。把所有的这些依据,再加上地域,就无端增添了许多烦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