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礼尚往来,来而不往,往而不来,皆非礼也。
我们固有的文化,最高的是道,道下面次一等的是德,再次一等是仁,再來就是仁、义、礼。道、德、仁、义這四个字都不讲条件。
我们帮助了人家,或給人家任何好处,做了就做了,该做的我们就去做,对自己來讲是礼之当然,不要求对方将来怎样报答我。
道、德、仁、义是这样的,下面再来即是礼,礼尚往来,即是讲礼,人与人之间,我有礼往,你有礼来。彼此于是来往,这个就是情分。
拿佛家来说,布施讲三轮体空,这就是行无漏法,有漏呢?我们做一点好事,就希望将來对方給我们报答,或者他不希望对方回报我,贵重的是德,道、德、仁、义。
这个德,德是不讲求施报的,事情做出去了,就做出去了;但是这种人不论在古今中外,究竟是少数。
于教育立场来讲,总是以社会当中最大多数人为主体,社会上多数是中人,上智下愚都是居少数。
既是讲礼尚往來,礼就注重有往有来,如果别人送礼给我,而我不彺,没有报答别人的礼,或者我以礼彺。而别人不再回答,这统统不合礼也就是非礼也。
圣人所以制定礼,就是叫人家守住这个礼,一步一步的往上追求。因此礼尚往来,就中国文化来讲,这是必须要讲究的。
在今日之下,不管人家懂不懂得,守不守,我们自己都这样做保证沒错。人家就是不懂礼,我们还是照礼的要求去对待人家。
人家心里也受感动,人都是有良知良能,他所以不明,是因为沒有受到教化,沒受到圣贤教育。
当人的良知遇到有礼之人这样待他,他自然会受到感动。所以这是一个基于本性真实的情感发挥出來的,丝毫不勉強。
例如我们受人家的恩惠,人家不讲,我们自己心里总要记得,找个机会就要报答人家,这是报德还本。
中国有句话:饮水思源。我们喝了这杯水,就要想到水的来源,那么在社会上,一來一往,与人交往,都能这个样的话,这个礼就没问题了!
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要讲礼,跟人家来往,都是出于人的天性,必须如此,人的心才会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