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
刘濞之“备”

刘濞之“备”

作者: 上官贺拔 | 来源:发表于2020-07-16 00:42 被阅读0次

        刘濞后来引以为豪壮的不是他一生娶过多少妻妾,而是未到弱冠,他已是统领铁骑,决战沙场的骁勇将领了。

        英布,你知道吗?那可是大枭雄呀,我把他打的落花流水,满地找牙。刘濞常喜欢在微醺时,谈及少年时追随那位写《大风歌》的三叔,淮南平叛的往事。

        “现在,老了,老胳膊老腿了,一变天就不舒服。”配合着手拍膝盖的动作,眯着的吴王刘濞双眼环视左右。

        “大王,依旧清健!”

        “大王,雄壮不减当年!”

        “大王,威猛常在!”

            ……

        众门客七嘴八舌,恭维之辞不绝于耳。

        “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刘濞叹了口气,“朝庭下了削藩令,本王也难以幸免,多年来承蒙列位不弃,来奔门下,今番怕是要辜负众豪杰了,喝了这顿酒就散了吧……”

        场面一时变得有些黯然,如同给烧红的铁上面来了一桶凉水。这些从各封国投效而来的豪客面面相觑。但终究有人压抑不住胸中的骁武凭陵之气。

        “大王何出此言,某等本都是就死之人,幸得大王护佑,才苟活至斯。今奸臣当道,朝庭不义,加害各藩,大王应知会诸国,举兵起事,廓清海内,如若不然,举措失当,进退无据,只等引颈就戮……”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

        “知遇之恩,没齿难忘。今大王有难,某等愿同心戮力,助大王成就大事……”

        “兵发长安,为吴王太子贤报仇雪恨……”

          “三十年来,大王忍辱负重,不就是为了这一刻嘛?今兵甲已足,府库丰盈,民心依附,大王挥军关中,顺乎天意,克承大统,指日可待……”

        大家群情激愤,踊跃发言,但主旨就是一个,起兵,即刻起兵!刘濞要的就是这个局面。触底反弹,才能迸发出巨大力量。为了此时,他己经苦心经营了三十多年。他今年已经年过花甲了有二了。想起昔年高祖在平了英布后回到故乡宴请父老乡亲,已经年过花甲有一了,“威加海内兮归故乡”,不久高祖驾崩长乐宫。思绪及此,一股时不我待的感慨油然而生。

        “诛晁错,清君侧。”刘濞最后定了调,“高祖当年提斩蛇剑创下的万世基业,不能毁在一帮小儿手里。”

      “非刘不王。高祖当年白马盟誓,犹如在耳……,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嘛,吴王为何不可称王宇内?”

        于是在一片劝进声里,吴王刘濞好意难却,为自己加九锡,上尊号称东帝。其实在此之前他的车驾仪仗早就如天子规格了。刘濞感觉自己“羽翼已丰,横绝四海”,于是,传檄天下:

        发使遗诸侯书曰:“吴王刘濞敬问胶西王、胶东王、菑川王、济南王、赵王、楚王、淮南王、衡山王、庐江王、故长沙王子:幸教寡人!以汉有贼臣,无功天下,侵夺诸侯地,使吏劾系讯治,以僇辱之为故,不以诸侯人君礼遇刘氏骨肉,绝先帝功臣,进任奸宄,诖乱天下,欲危社稷。陛下多病志失,不能省察。欲举兵诛之,谨闻教。……抟胡众入萧关,走长安,匡正天子,以安高庙……振弱伐暴……”

        说实话,这个比骆宾王那个《讨武檄文》差得远了。不但文彩大为逊色,就其立意讲,感觉道义缺失。居然要勾搭匈奴等国外反动势力,直接丧失道德高地。只是站在诸王的利益上来回讲,没有广泛发动群众。内容更是琐琐碎碎,缺乏鼓动性。

        长安。四十年前,未央宫内。

        “阿大,你比你爹强呀,二十未到就是沛侯了,”刘邦轻轻拍着刘濞的肩头,“像你这样大时,寡人还在浪迹乡里呢,快四十了才称沛公,一个沛字应了两代人呀……”

        “你不会造反吧?”刘邦当年混迹市井也学了一些数朮之道,其中就包括看相。刘邦心里总觉得这孩子是一副不能甘居人下的相貌,“如果五十年内,东南有事,不会是你吧?”

        刘濞是刘邦二哥刘仲长子,在下一代中最年长,这几年历练得差不多了。刘邦私下就叫他阿大,以示亲近,算是对郁郁而终的二哥一种交代吧。

          刘濞听三叔趣谈“沛公沛侯”时心里不由得有些发颤,这时听见皇上问自已不会造反吧?吓出一身汗,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磕头如鸡啄米…… 

      “臣,臣,万死!臣岂敢!”

      “呵呵,”刘邦笑了,“量尔也不敢。今策封你为吴王,掌管东南三郡五十三城,你好自为之……”

        从未央宫出来,刘濞已经汗湿后背。对于这位三叔、大汉天子的狠辣,他是清楚的。一旦被怀疑,后果不堪设想。燕王臧荼,颖川侯利几,韩王信,淮阴侯韩信,赵相陈豨,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统统被杀。今天自己刚当上吴王,还未赴任,就被叫去训戒,还说是“一幅反相”,到底有什么事儿被认为是有反骨的?刘濞素以凶悍著称,今天却怯懦起来,多少有点心神不宁。

        直到车驾到了广陵,刘濞一颗悬着的心才算平复下来。活着真好!吴王刘濞看着广陵的锦绣山河,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目送阿大谢恩出了殿门,刘邦隐隐地觉得心中还是有一丝担忧挥之不去。这孩子是他一手调教的,性情刚烈,打仗勇猛绝伦,行事剽悍硬朗;尤其是眼中那股时隐时现的气息,依照自己相人多年的经验,那是一种掩饰不住的东西,仿佛当年先进关中又退守汉中的自己。

        科名星和阴骘纹,有一种就是大富大贵,这孩子才十九岁,业已俱备。刘邦几乎想撤换刘濞,但召命早已颁布天下,又草草收回,岂不让天下人嗤笑?君无戏言,暂且相信这孩子吧。东南不稳,需得一壮王镇之,阿大可堪大任!刘邦最后想起了孩提和代顷王刘仲一起顽皮嘻戏来,居然一时泪流满面,一丝温柔蓦然而起。也许是看走眼了吧,相面这种事也不是十拿九稳的!刘邦最终说服了自己。

        想到当年魂飞魄散的场景,刘濞现今还有余悸。也许是高祖皇帝三叔亲手种下的因果吧。刘濞不确定自己的内心是不是在走出长安的那一刻时就起了微妙的变化。

        多年前吴王太子贤入朝晋见,陪太子——也就是当今天子刘启玩六博,居然被刘启用棋盘活活砸死。尸首给运了回来,吴王大怒,“天下是刘家的,死在长安,就葬在长安,何必送来!”又给送回了长安,从此便称病不朝。

        这以后,吴国在轻徭薄赋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免吴境百姓负担,百姓感恩吴王,诚心拥戴。吴王优抚厚待参与卫戍的士兵,鼓励卫戍,从此类军事行动中锻炼摔打部队。吴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凭借域内丰富的矿产资源吴王“大练钢铁”,以充实武库。虽然不见得制造出了什么特别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绝对大搞兵器生产;扩充军队,加强操练,更新武器装备,整军备战。开采豫章等地的铜矿,大量铸造储备五株钱等硬通货,加之依靠渔业、盐业、船业等江海型经济,充实国库;开拓道路,修浚运河,提高运综合运输能力;兴修水利,劝课桑农,奖励耕种,减免农业税,大大提高了吴地百姓的生产积极性,大量储备粮秣;作好了军事斗争准备的后勤工作;广泛招幕贤达,收揽各路英才,甚至于收藏各地的江洋大盗、亡命之徒,仿效春秋时的孟尝君和平原君,广招门人,组建“死士”近卫亲军,广泛进行战略人才储备。可以说是枕戈待旦,军事斗争准备搞的如火如荼。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刘濞需要的只是个时机。朝延的削藩刚一展开,他就打着“清君侧”的幌子提大军直扑京师而来。

        如果没有经过充分的准备,刘濞根本不可能仓促之间纠集人员组建一支强悍的军队。更不可能挑头其他六个封国兴师动众,武力解决问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但这只是最基本的,战争充满了变数。

        虽然,以上准备相当扎实。在开始时兵锋很盛,朝庭的部队根本招架不住,吴军推进很快,但在战略及战朮层面都存在大的失误。先前吴大将田禄伯建议,分进合击。分出五万兵马,从淮南、长沙、武关一线出兵奇袭,攻其不备,这招很厉害。但时任吴太子驹担心分兵会出现反叛,坚绝反对,严重干扰了刘濞的战略判断。刘濞听信儿子之言,战略失误!后来,吴青年将领桓将军建议,轻兵挺进,长驱直入,据险守要,扬长避短,避免缠斗。但吴王贪一城一地之功,认为年轻人不堪大任,不敢与敌正面交锋。尤其听了几个老将军关于年青将领“那只是显露锋芒的计策,不懂天下大势”的评论,更是笃信“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战朮亦失误。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周亚夫故意示弱,让出梁地,诱吴军入梁纠缠,然后切断泗、洪粮道,围困吴军。吴军战线拉得过长,后勤补给不上;周亚夫却以逸待劳,占据了战争主动。吴军溃退,兵败如山倒。此时此刻,刘濞之“备”化为乌有。

相关文章

  • 刘濞之“备”

    刘濞后来引以为豪壮的不是他一生娶过多少妻妾,而是未到弱冠,他已是统领铁骑,决战沙场的骁勇将领了。 ...

  • 第344篇 刘濞

    【读史日历】(第344篇 刘濞) 刘濞(前216年-前154年),沛郡丰邑人,汉高祖刘邦之侄,代顷王刘仲之子,西汉...

  • 帝侄沛侯,日渐起势

    刘濞,江苏沛县人,汉高祖刘邦之侄,刘邦兄长刘仲之长子,被刘邦封为吴王。 公元前196年,满二十岁的刘濞受封为沛侯,...

  • 《简读丨史记》【八十八】丨吴王刘濞

    46.吴王濞列传 刘濞(前215-前154) 刘邦哥哥刘仲的儿子,天下一统,刘仲被封代王,后来匈奴入侵,刘仲跑路,...

  • 星沉汉关帝王篇之刘启(下)

    (续上节) 来看一下,这反叛的七王都是什么人?第一个,吴王刘濞,刘邦弟弟刘仲的儿子,刘启砸死了刘濞的...

  • 第348篇 枚乘

    【读史日历】(第348篇 枚乘) 枚乘,西汉辞赋家。枚乘初为吴王刘濞郎中。见(刘)濞欲反,上书劝阻,未被采纳,遂去...

  • 读史简论一百六(吴王濞列传)

    读史简论一百六(吴王濞列传) 汉兴,大封诸侯。未几,异性诸侯相继反,高帝亲往诛之,遂平。更易爲刘姓诸侯。 ...

  • 《汉书》研读258:贾邹枚路传(四)

    贾邹枚路传(四) 枚乘(约公元前210年~公元前138年),字叔,淮阴县人,他担任过吴王刘濞的郎中。刘濞因...

  • 明珠暗投

    西汉时期,有一个很有声望的文学家,名叫邹阳。他最初是吴王刘濞手下的门客,因为吴王刘濞准备阴谋叛乱,他上书阻谏这...

  • 明珠暗投

    西汉时期,有一个很有声望的文学家,名叫邹阳。他最初是吴王刘濞手下的门客,因为吴王刘濞准备阴谋叛乱,他上书阻谏这件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刘濞之“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pvdh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