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写作都是在饥寒交迫的时候出现灵感,但作为一个吃货,我经常都是在色香味前灵光乍现。
比如今天早上,去吃了一碗久违的牛肉粉,和久违很久的老板娘打了一个招呼,当热腾腾、香喷喷的牛肉粉放在我的面前的时候,我突然想起老板娘和我的对话,然后想到了这篇稿子的标题——有温度。
我和老板娘相识在十年前,我才进城的那个时候,当时她和老公在西门口开的就是这个牛肉粉馆,我是常客,每天早餐基本锁定在她家,后来她的店搬了两次,但我都会隔一段时间就去解馋吃一碗,后来的两次搬迁都没有她老公出现,经常都是她和一两个服务员在店里忙,看到我她都要说一句:妹,来了,还是细米皮哈。我也会回之以笑。
她搬到现在这个地方大概已经有3年了,但最近1年的时间,她也很少在店里,每次去吃牛肉粉都难得看到她,问服务员是否换老板了,每次都是否定,说她有事。
店里的打理看起有些乱,店员也经常在换,虽然牛肉粉的味道都一样,但我总感觉缺点什么。慢慢的也感觉店里吃粉的人在少,生意也不如以前了。
这不,今天去吃粉看到了老板娘,把钱递给她等待她给我烫粉的时候,我和她打招呼:你终于来店里了,好久没看到了。
是呀,你还是老口味哈。
嗯,还是感觉你在店里好。
为什么呀,请的人也是这样在做呀。
感觉你自己的店还是要老板你自己亲自经营才是。
我觉得请的人恰当也应该可以晒。
不哟,还是要老板你在才安逸。
为什么呀?
反正要自己经营吧,投在生意上的感情不一样吧。
这就是我和老板娘的对话,说完了我就等粉,牛肉粉端到面前,撩人的气子冒进我的鼻孔的时候,我想起老板问的“为什么”这三个字的答案,那就是因为老板娘在灶台上一站,给我这个老顾客的感觉就是觉得这个店亲切了,有温度了。
对,就是“有温度”。我想再次解答她的“为什么”,但我怕她也不懂我的“有温度”这三个字的含义。
其实我们对很多事物的热爱就原于它有温度,有温度会给人以暖心舒服的感觉。
我看过的《深夜食堂》这本书,其中食堂老板是一个脸上有刀疤的男人,但因为发生在这个食堂里的故事,和老板对每一个客人的解惑,让这个食堂充满了温情,看了这本书后,我连着一个周看了日本版、韩国版、中国版的电视和电影,里面的每个小故事都让我感到有温度,也让我喜欢了那个深夜食堂。
所看的《解忧杂货店》也是一样,这本书来源于儿子的强烈推荐。
它讲的也是一个有温度的故事,很多人都把自己的烦恼写下来,投递给一个杂货店的老头,期望得到这个老人的解答,许多年后这个店依旧发挥了它温情的一幕,让每一个与杂货店有关的人都感受到了这个老头给他们带来的希望和人生价值。
两个充满温情的书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交往后产生的一种温度。
所以今天看到了久违的老板娘,我有一种欣慰熟悉的感觉。
原来,这么多年吃她的牛肉粉,早已把粉的味道印在脑海,每一次和儿子来吃的时候是什么原因,和老公来吃又是那一次,拉着朋友来边吃边八卦什么的........这么多年,她和她家的牛肉粉原来已经是我记忆的一部分,怪不得一段时间就想吃粉,看到她就觉得亲切。
我想,这也是老板娘的微笑和每一次熟悉的打招呼,让我觉得这个店的温度。
走的时候,我和老板娘互相微笑了一下,我估计这个牛肉粉店的许多老顾客的想法一定和我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