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咪咪跟我们玩,最后在我们家吃晚餐,吃过晚餐,她要求要看电视,然后我顺手拿了一罐酸奶给她,她说了一句:谢谢。
过了几秒她叫妈妈:妈妈,姨姨刚刚给我酸奶,我说了谢谢了。
她妈妈这个时候坐在三米远的楼梯拿着手机给人回复信息。
晚上睡觉我一直在思考这个事情。
为什么咪咪要告诉她妈妈这个事情,是为了让妈妈知道这个事情,寻求妈妈的表扬,听到妈妈表扬后她就安心了?
是她妈妈平时有多次说过她这件事情吗?平时老忘记跟别人道谢?所以这次她记住了,要让妈妈认同她的这个行为?
咪咪妈妈曾经跟我讨论过这个话题:为什么我尽心为咪咪做了那么多,给她建立安全感,但是她反应好像没有安全感,去学校上幼儿园也慢热,哭了好几个月才开始不哭,才开始喜欢上学,才开始有朋友跟她玩,她妈妈为此很焦虑,焦虑在安全感没有建立起来,不懂该怎么做了?
人的一辈子都在寻求认同感,尤其是生命中重要的人的认同感。而我看到孩子们目前都是向外求认同感,希望妈妈爸爸看见自己,希望爸爸妈妈觉得自己很厉害,希望爸爸妈妈觉得我很棒。不要说孩子们,我,人到中年,有了自己的家庭了还在追求认同感,希望我妈妈是以我为傲的,希望我是很厉害的一个人,可以打理好自己的一切,让妈妈觉得我很牛,但我自己内心深处觉得自己一点都不厉害,还不断贬低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怎么让孩子们学会让多一点在乎他自己的感受,他自己觉得舒服自在,他自己觉得他认同这件事情的做法就好了,不要太过于向外寻求?
不要太多大道理。
我自己觉得,我太喜欢找到自以为是契机的事情给孩子们灌输我的价值观,我的人生观。
就像昨天我给老大一番关于选择好高中的道理,告诉她为什么要选择排名比较好的高中?为什么害怕自己一个人去到陌生的高中这件事情不可怕,因为你妈妈也经历过。就是不断的用自己的经历去说服孩子朝着你的选择走,完全没听进去孩子的害怕,孩子的需求,即使孩子哭了,也自以为是的为孩子选择了最好的一切,不值得哭。
不要太焦虑。
把自己的焦虑转移到了孩子身上,害怕孩子去不到好的高中,将来就考不上好的大学。
担心孩子如果今天没有跟帮助你的人说声谢谢,将来孩子就是一个没有礼貌的人。
担心孩子今天乱糟糟的房间,不会收拾,将来就过不好一生。
担心孩子今天不好好刷牙将来牙齿就全掉光了,吃不了东西。
担心孩子今天不好好学习,将来找不到一份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将来养不活自己,买不起房子。
天啊,从出生第一天就开始焦虑着孩子老的时候。
生活在这样环境的孩子怎么可能很轻松地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怎么可能有充分地时间去摸索,探索这个世界,去拥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自己的人生经历?
源自我们,父母,给了孩子太多的自以为是的爱,所以这个阶段寻找别人的认同感就变得很重要️。
❌了。
向内寻找才是最重要的功课。
继续反思,调整跟孩子们之间的互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