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婚姻育儿
与3-6岁孩子如何互动?《游戏力量》教会我们

与3-6岁孩子如何互动?《游戏力量》教会我们

作者: 柠檬黄的成长笔记 | 来源:发表于2018-05-31 16:04 被阅读16次
    《游戏力量——让孩子玩好是天大的事》

    与家里的熊孩子每天剑拔弩张怎么破?怎么在溺爱和严厉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与孩子互动的抓手是什么?

    在带孩子的路上,有许多困惑和心得,在这本书里能找到一部分答案。今天把这本书里面的精华拎出来,推荐给和我年纪仿佛的宝妈们,让家长和孩子都受用。

    01 与孩子一起参与设计游戏

    有好多家长,包括我自己,觉得给孩子买大大小小的玩具,周末安排满培训班就是对孩子好。但其实,高质量的陪伴,更需要家长的参与。

    玩具可能玩一会,新鲜劲一过就丢在一旁了。培训班可能加重了孩子的负担。问问孩子,他想要怎么玩?他可能更愿意拥有更多自主时间和自主选择,和父母一起玩。

    到网上去搜索一些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玩的游戏,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再进行改进,比如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如果做母鸡的小朋友年龄小,个子矮,我们可以想办法改善一下,让孩子拿一把泡沫做的软剑,延长了手臂所及,让孩子更有参与的热情。谁被捉住了,如果10以内的口算正确了,就可以再加一条命。既好玩,又能学习。

    巧妙设计一些游戏,了解孩子的真实心理。比如生病的孩子,有时不一定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玩一个看病游戏,妈妈做医生,宝宝抱着小熊来看病,让宝宝说出小熊哪里难受,难受程度等等,孩子会说得很准确。这样就一举两得,缓解了孩子生病消极的情绪,也让家人掌握了病情,及时采取办法。

    我体会,孩子最喜欢玩自己原创的游戏。小雨4岁,他常常自己设计谜面,让我猜谜语,并且乐此不疲。他也喜欢玩“我画你猜”,由最初简单的东西,到后来为了增加难度,他硬是画了一些世界上不存在的物种,比如长了长尾巴的蝙蝠,让我猜不着。

    许多原创的游戏,我们家长也应该多引导,多思考,怎么让这个游戏更有趣,更全面的锻炼孩子。

    02 通过游戏学知识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把知识也加入到游戏里,寓教于乐。作者在书中举的几个例子就非常有借鉴意义:

    如何做个百科知识小达人?用地图游戏,和孩子一起拿起小汽车,在地图上游览,游览到哪个国家,就介绍一下那个国家的特色,比如,到丹麦去找卖火柴的小女孩吧,到瑞士给姥姥买块手表吧,到西班牙去看斗牛吧。再进一步,比如希腊有雅典娜女神,可以给孩子讲讲她的故事,孩子就了解了一部分希腊神话。到墨西哥,讲讲玛雅文明。

    有了对地球初步的认识,再听新闻,强化知识,解决地球问题。比如看到以色列战争中的孤儿,和孩子一起想办法,哪个国家的福利院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马航飞机失踪,可以研究一下洋流,帮忙画出可能会涉及的区域,方便救援队搜寻。

    另外,游览的过程中,也别忘记了,世界好玩有风险。在“旅游”的同时,我们可以学习一些逃生知识,食品安全知识等等,让孩子珍惜生命,懂得逃生技能。当然,丰富的知识储备让孩子在课堂上的学习变得更轻松。

    写到这里,我觉得,咱当家长的,真得加油了,想让孩子变成知识小达人,自己得先变成百科全书啊。变成百科全书当然不容易,可我们应该更积极乐观的看待这个问题:不要总觉得带孩子苦,带孩子累,带孩子也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重塑了我们的世界观。

    03 家长怎么做,才能亦亲,亦友,亦师?

    妈妈这个角色,是母亲,朋友和老师,这三种角色的混合体。母亲承担的是照顾的责任,朋友提供的是陪伴的角色,老师承担的是教育和引导的责任,这三种角色缺一不可。

    可许多时候,这三种角色我们平衡不好。比如,母亲的比重大了,孩子会被溺爱,不独立,甚至养出白眼狼。朋友的比重大了,孩子是快乐了,但妈妈难以获得尊重和爱戴。老师的比重大了,孩子又和你有了距离感。所以,当个成功的妈妈就得学学孙悟空,至少也得学猪八戒吧,需要变成什么角色的时候,就得变成什么角色。

    我家宝宝许多时候,会在我面前耍脾气,可他在别人面前可从不这样,哪怕生气,也是咬紧嘴唇忍着,可为什么在我这就这么不乖?这本书中的一段话,让我找到了答案:孩子把你看成朋友,觉得跟你的关系更亲密,所以在你面前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

    我之前的处理办法是:马上板起脸,让他收起自己的坏脾气,好好说话,不准哭。可我发现这样似乎拉开了你和他之间的距离,让他变成一个孤零零的小岛,独自承受海浪激烈的拍打。

    书中的处理办法更有人情味:事前尽量把可能发生的几种状态讲清楚,并提出相应要求,把自己的为难之处解释给他听。前提是,一定要照顾到她的情绪,让他感受到妈妈是因为对他的感受非常重视,才会教他避免犯错。既引导,又体恤,兼有老师和朋友两种角色,很受用。

    我的另外一个问题,在书中也找到了答案:有时候,批评完孩子,他并不接受,也不吸取教训。比如不要乱扔垃圾,比如不要踩蚂蚁。说了他也不听。书中说:有时候孩子不接受家长的批评,可能是因为家长对他的要求不具体,跟他想要的东西没有直接联系。我改变了一下说话方法:今晚扔香蕉皮,明早下楼你说不定会踩到,滑到。今天踩蚂蚁,蚂蚁明天变成小鬼到梦里去找你算账。目前不知道好不好使,暂且试试看。

    教育孩子,真是一个点点滴滴,随时随地的事情。好的教育不在于最终他成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而是日常的每时每刻我们在教他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有空大家也可以看看这本书,有很多有用之处,我们可以运用到教育孩子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3-6岁孩子如何互动?《游戏力量》教会我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qgq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