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商是通过搜索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学习》
看完王专老师对搜商的介绍,于是我立马应用这项能力,在百度上对这个词进行搜索,以更全面的了解搜商的概念。
百度对搜商的解释是这样的——
“搜商”英文缩写为SQ(SearchQuotient),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与智商、情商相并列的人类智力因素。
概念的提出者黄泰山,后来跨领域经济学家陈云进行了多次完善,则认为搜商更多的是通过搜索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区别于陈沛提出的获取知识的能力。黄泰山认为搜商不同于情商和智商的地方在于,搜商马上让人得到结果,有时是问题的解决方法,有时是解决问题的线索而且是基于庞大的网民和专家的智慧的结果,因此搜商让人类第一次可以最大程度的站在整个人类智慧的基础上去解决问题。因此,黄泰山给出的搜商公式是:
SQ=M(s) X IQ X EQ,SQ=搜商,其中M(s)=Mind(sourcing)搜寻意识,IQ=智商,EQ=情商。此概念更多强调的是搜寻意识,而同时搜商也与智商和情商密切成正比,很好地给出了搜商与智商、情商的关系和区别。
该概念的另一提出者陈沛提出了另外一个搜商公式:SQ=K/T(C)(SQ=搜商,其中K=knowledge知识,T=time时间,C=搜商指数(社会平均知识获取能力)。
可见,搜商理论更加注重时间和知识的比值,也就是说,搜商关心和解决的问题是智商和情商不能度量的问题———效率。
在信息爆炸的21世纪,除了智商、情商,面对海量信息包围的困境,决定人生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是“搜商”,即一种通过工具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搜索能力。提起现代工具,最著名的显然是搜索引擎,它是人类获取信息的伟大发明。其实,搜商早已存在,只是未被人认识,未被人重视而已。从问路、查地图、翻阅图书资料,到使用搜索引擎,都是人类搜商的体现。搜商强调的是你所获得的知识与所花费时间的比值,是智商和情商悬而未决的遗留问题——效率问题。
搜商的本质特征是搜索。
如果没有搜索,那自然也就没有搜商了。搜索之所以成为搜商的本质特征,是因为搜索使得搜商明显地区别于智商和情商。
“搜商就是人们的搜索智力。”用这句话解释搜商似乎已经明白无误了,其实不然。问题在于:这里所说的“搜索”,其论域是什么?也就是说,“搜索”一词适用的范围有多大?由于人们对“搜索”的论域理解不同,因而对“搜商”含义的理解也就有所不同。
“搜商”的概念是我们刚刚提出来的,然而据我们所知,对于“搜商”已经有了不同的理解,其中的分歧就在于对“搜索”的论域有不同的看法。
具体说来,有以下三种不同观点或主张:
第一:搜商仅指人们运用搜索引擎的智力。这是狭义的“搜商”概念。这样理解“搜商”是有充分理由的。因为在当代,搜索引擎作为搜索工具,具有无可比拟的先进性,如果没有搜索引擎的存在,我们是不可能提出“搜商”概念的。
第二:搜商是指运用物质性工具进行搜索的智力。这是一种广义搜商的概念。这里强调了搜索的工具性,但是“工具”的含义并不局限于搜索引擎,还包括诸如图书资料、目录索引,乃至“老马识途”的老马等等。
第三,搜商应指人们所有搜索行为的智力。这是最广义的“搜商”概念,我们不妨叫它“泛搜商”。它包括了“搜索”一词的一切应有之义。
这是第一次听说搜商这个概念,同时将这个能力应用起来,也第一次让我感受到,搜商对我们获取知识源头的重要性,如果没有通过搜索,我可能会以为搜商这个概念就是王专提出来的,以后自己讲出来的时候,在行家面前,恐怕就要出丑了。
但我们搜索知识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法,出发点肯定是希望自己能够尽可能多角度全方位的了解,减少自己的无知。同时,也确保自己在传播知识的时候也要拥有一定的严谨性。
关于搜商,近几年还比较喜欢自己找答案,但是在几年前,都是一种被动获取知识的状态,可能习惯了应试教育的被教育,缺乏主动探索的意识。但是通过对比王专老师的搜商解释,我仍觉得我的搜商是不够的,所以在后面的生活中,我要注意:
01 培养自己搜索的习惯
02 练习搜索
03 提高搜索效率
04 留心多方面的搜索工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