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节在即,想起母亲的糖饼。
七十年代初,那个时候条件很差,平日里很难吃到一些细粮做的东西,就是一顿面,一年到头也难得吃上几次,而这难得吃上几次的面,说得毫不夸张,里面的面条真的是能够数得清的。
但每每过节,母亲就会舍得,变着法地多做一些好吃的。
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八月十五的糖饼。
糖饼圆圆的,厚厚的,出锅后稍微凉一会,吃起来温热可口,香甜入心。即便很多年过去的今天,即便生活水平节节攀升的现在,对我来说,糖饼都绝对算得上我心里最美的“美食"。
小时候喜欢看母亲做糖饼。宽大的案板上,母亲灵巧的双手不断地揉搓,面团很快变得既柔软又不沾手。看似随手一揪,赶出来的面皮却薄厚均匀,大小一致。
把事先准备好的红糖放在里面包起来,揉成椭圆形,再轻轻擀一擀,搓一搓,只一会功夫,篦帘上便摆得满满的。
然后一个个放进烙饼用的平底锅里,盖上锅盖,大约十分钟,翻一下,再过十分钟,热气腾腾中黄灿灿、香喷喷的糖饼就出锅了。
一个个圆圆的糖饼整齐地摆放在盘子里,一摞摞,一队队。一缕缕热气氲氤着,清甜四溢,满屋香浓。
“等凉一会再吃!”每当这个时候,是母亲常常说的一句话。说得多了,有时候我们这些小孩子们也会觉得羞羞的,为自己垂涎欲滴急不可耐的样子感到不好意思。
特别是糖饼皮薄一点的地方有时会渗出一些糖汁粘附上焦黄的糖皮上,看起来格外诱人。记得一次实在经不住诱惑,拿起来猛咬一口,不成想是刚刚出锅的,甜糯的糖汁粘在嘴唇上,烫得我只能呲牙不敢咧嘴。旁边的妹妹一边"羞羞”数落着,一边"咯咯"地笑个不停。
別看这小小的糖饼,只有八月十五中秋节时才能吃得到,那时候月饼是买不起的,也不能说买不起,是实在舍不得。用钱的地方太多了,如此算得上奢侈品一类的东西,是断然不能买着吃的。
日子贫困,但母亲总会尽着心思不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丝委屈,圆圆的糖饼,是母亲一颗饱含浓浓爱意的心,那沁人腑肺的香甜,是母亲至真、至纯、至深的一片深情。
圆圆的月亮升起来,劳作的大人们披了一身月光回到家中,一家人围在桌前,说说笑笑,尽情享用着母亲早已准备好的"美味大餐"。
圆圆的月亮、圆圆的糖饼、团圆的节日,让每个人心里充满了欢乐,脸上洋溢着甜蜜的笑容。
圆圆的糖饼,是我一生的挚爱,是我无尽的怀念。它甜润着我的肺腑,温暖着我的心房,给我慰籍,给我力量,伴我栉风沐雨,一路成长。
吃过无数种月饼,尝过数不胜数的味道,但总觉得没有当年的糖饼好吃,因为,那圆圆的糖饼,那入心的甜蜜,是母亲的温馨和爱意,是这个世上独一无二的妈妈的味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