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以色喻礼
《再会,老北京》

《再会,老北京》

作者: 酸酸的酸菜 | 来源:发表于2019-05-22 11:50 被阅读49次
《再会,老北京》

一条胡同的因缘,一座城市的生命与活力,一种历史的记忆。北京,充满活力的中国之都,变化是不变的主题。

对中国人而言,北京是一切的中心:政府、传媒、教育、艺术和交通,甚至包括了语言和时间。

自北京建城以来,她就是吸引外来人口、商人、学者和探险者的魅力之地,其中也包括了13世纪的马可•波罗:全城地面规划有如棋盘,其美善之极,未可宣言。

这副棋盘的遗址仍留在北京城内,六十多平方公里的面积和曼哈顿区差不多大,那些叫做胡同的狭窄巷子也依然存在。

胡同之于北京,就如河道之于威尼斯。

几个世纪以来,胡同一直是这个城市的文化特点,即使现在的巷子还不到以前的八分之一。

北京并不是西方人眼中的城市。

1962年,一名外国记者将这里定义为史上大的乡村。

尽管这里有世界上第二繁忙的机场,近一百家星巴克和一条覆盖到城市核心之外的新的地铁系统,但在某些北京人的眼中,它仍是一个乡村。

过去十年,就像是任何一个崛起中的国家的首都那样,北京这个大乡村走向了国际。

穿过天安门广场,一百多公里外的长城标志着这个城市宽广的界限。

或许它的改变可以用这个小插曲来说明:几年前我看到一个充满乐观意味的横幅,挂在一栋老楼的拆迁现场,上写:再现古都。

一天晚上,不知道谁悄悄地将第二个字的左半部分去掉,所以口号变成了:再见古都。

对于路人而言,这两个口号都可以是正确的,北京又处在八百年一次的再建与重生的循环之中。

被改掉的横幅在几小时内就被扯了下来,但这无关紧要,因为北京人不需要读它也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变化——他们每天都身处其中。

相关文章

  • 《再会,老北京》

    一条胡同的因缘,一座城市的生命与活力,一种历史的记忆。北京,充满活力的中国之都,变化是不变的主题。 对中国人而言,...

  • 《再会,老北京》书评

    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正是家乡这座城市杨絮漫天的初夏。我坐在出租屋的床上一边拿着笔在书上做笔记,一边念着喜欢的句子。读...

  • 《再会,老北京》:简明易读的帝都拆建史

    《再会,老北京》是一本“科普”北京城规形成的历史及行政因素的书。从建国到奥运,在政治和商业的双重助推下,北京二环内...

  • 再会,再会!

    陆陆续续生活了四年的小岛,明天就要告别了。 我们住的小院左右还有两三家住户,但都不算熟悉,唯一的朋友就是比我们早来...

  • 再会,再会!

    2020年5月9日,锦大15周年校庆的日子。8:30打开YY直播,武哥作为主播带我们云参观锦大的实验楼,宽大宏伟;...

  • 再会 简书

    再会再会再会, 无端几层滋味。 悠扬一个转身, 期待化茧的美。

  • 12.7|老北京蒜肠

    感觉带了老北京的字样一定有种不一样的风味。老北京炸酱面、老北京烤鸭、老北京铜锅、老北京人…… 每次去超市都看到这蒜...

  • 怀念

    太怀念老北京的胡同了,太怀念老北京的糖葫芦了,太怀念老北京的故事了。

  • 再会吧,再会吧。

    我们说着再会吧再会吧,其实大家都知道这可能是永别。 虽然嘴上说着还会再见面的,一旦我们的联系不再密切,偶尔的见面也...

  • 老北京布鞋

    老北京布鞋 不知从几何时,渐渐留恋于老北京布鞋,洛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会,老北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qmu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