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耕耘心田》里,和晶对话樊登老师关于死亡的话题,内心有些许的触动…

我想,我们缺乏死亡教育的一代人,包括我们的父母们、孩子们。在我们所受的教育的成长过程中,对死亡一事都避之不及。可是,人生一遭,谁都逃得过死亡?

樊登老师说:到头来,我们都是要死的人,为什么要和自己过不去,和身边的人过不去?是啊,希望我们的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是更多美好的回忆陪伴我们,而不是无休止的斗争和纠缠。所以在这里,谨遥也把樊登老师说的这句话送给大家❤
李开复的《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讲述他得知罹患淋巴癌以来治疗过程中鲜为人知的故事和心路历程以及死亡线上回来的人生思考。那我们可以在我们的生命状态健康绽放的时刻来思考这个问题么?

谈话中,和晶和樊登老师提到了两个方法:
①求助于心理医生。关于这点,建议大家平时可以自己学一些应用心理学相关的知识,也可以听樊登读书里面《身体从未忘记》《活出生命的意义》相信会让我们对生命有不一样的理解。
②阅读相关书籍《最好的告别》、《怕死》《穿越起了》,为自己建立一套防御系统,,重新定义生命和死亡。
希望我们学会用“仪式感”来告别,面对死亡时,学会划一条界限,尘归尘、土归土,相信经历之后,我们依然可以活得很好。
作者:小虎牙谨遥,热爱生活及一切美好的事物,热爱学习,注重个人成长。
同时也是樊登读书·厦门行业分会会长,致力推广全民阅读,用知识的力量为生命赋能!欢迎志同道合者成为朋友,一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