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二年二月一日,农历壬戌年,正月初八,申时。
鲁西北,一个不算偏远,但贫穷的小村子,村西头王家添丁,大喜,香火得以延续。
爷爷是农民,生在战乱年代,高小文化,年轻时在天津卖过扒鸡,轧过面条,依然,以农为生。
奶奶一样是农民,不同的是从军后,从隔壁县嫁到老王家,遵着三从四德,伺候一家老小。
爸爸响应毛主席号召,做了赤脚医生,43年,没有工资,没有退休金,他还是个木匠,瓦匠,也能写一手不错的字。
母亲三岁丧母,姥爷和姨妈抚养她长大,从隔壁村嫁到王家,虽然姥爷当老师一辈子,但她没有上过学,做着和奶奶一样的事情。
童年,记忆不多,大多是伤心透顶,当然也有高兴至极的事,家教严的缘故,童年就是一部被殴打史,特别是妹妹出生后,不太善看别人脸色行事,拳打脚踢巴掌扇,拐棍儿柳条儿门外关,搁现在,绝对的家暴++。
家人也都疼我,毕竟传统家庭的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是严重,姥爷接我去住,绝对宝贝疙瘩,姑姑、姑父买零食,奶奶做好吃的,表兄弟不分彼此,叔伯兄弟结伴,乐此不疲的玩耍,快乐,天真,无邪。
童年,轶事颇多,三岁喝醉,五岁把别人灌醉,偷过西瓜,抓过鸡,丢过整串的口哨,也捡过瘪瘪的钱包,拉过裤子,尿过床,推倒过别人家的土坯,偷过地里的西瓜,打过女孩,被女孩打过。
少年,很多的伙伴,上学一起学习,放学一起玩耍,周末爬房上写作业,大湾里钓鱼,泥地里挖泥鳅,弹弓打蛤蟆,洋火枪打麻雀,组过团体,打过群架,打过别人,被别人打过。整个就是一调皮捣蛋史,每个男孩子都是这样的,我也不例外。
青年,上半场,离开老家把学上,初中高中离家20公里,大学离家200公里,谈过恋爱,追过女孩,打过学长,被人拿刀划过脸,泡过网吧,去过录像厅,成绩好过也差过,还好,考上了大学本科,虽然第一志愿报空,被第二志愿录取。
青年,下半场,离着老家越来越远,在300公里外的地方找到了工作,也遇到了爱情,安了家。毕业两年就把婚结了,娶了个美女,有了两个大儿子,父母,岳父母身体康健,一家人其乐融融。
中年,刚步入中年,待10年后补充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