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宛青扬
图:摄
日更:1000/10
今天读完心理学家李玫瑾的《幽微的人性》,读这本书的初始,是来教育孩子的。我看书中的那些犯罪人,大都犯罪的背后原因,与他们的原生家庭有着很大的关系。
李玫瑾每分析一个犯罪人时,都会去查找这些罪犯背后的原生家庭怎么样?他的童年怎么过的?他的家庭成员又是怎样一个状况?
有几个罪犯的身世让人可怜。
有一个罪犯,他父亲常年赌博,不管家,母亲精神有问题,一犯病就常离家出走。他从小由七十多岁的奶奶照顾,感情最深的人也是奶奶。
但奶奶在他八岁那年去世了,十岁开始流浪。收容所里的警察给他爸打电话,他爸不不要他了。后来,他成了惯犯,杀人犯。
在监狱里,李教授问他有没有亲情印象最深的事。
他说:我有一次发高烧,烧得什么都不知道了,等我醒来的时候,发现奶奶背着我正在爬山,带我去看病。当时下着大雨,我们俩一块从山坡上滚下去,我哭,奶奶抱着我也哭,奶奶当时已经七八十岁了……
说完,他的眼泪都要出来了。
还有一个罪犯,家庭也很糟糕,从小没人管,没人爱,流浪在外。
当警察抓到他的时候,为他买了一套衣服让他换上。
他说:这是我第一套新衣服。
前几年南京的饿死两个女儿的案件,那个母亲乐某,从小父母也不管,十几岁时离家出走,沦落风尘,染上毒瘾。
李玫瑾教授说:生而不养是一种罪过,人性是养出来的。
如果这些人,有一个正常童年,哪怕父母一方负一点点该承担的责任,他的人生会是另一番模样,哪怕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也好,至少不危害他人,不危害社会。
书中有一个案件,一个杀人犯,杀了十几个男孩,其中,一个男孩他给放了,唯一的生还者,后来警方问男孩原因。
男孩说:我当时苦苦哀求他别杀我,告诉他,我是独生子,我有爸爸妈妈,还有个奶奶,我死了,他们以后怎么办啊?你也有妈妈吧,如果你死了,她多伤心啊(问罪犯)。
没想到说得杀人犯大哭:我妈才不管我死活呢,我在不在,他们都不管我。
男孩就很真诚地说了一句:如果这样的话,你要是不嫌弃我,你就把我认作我把你接过来,给你养老。
后来采访中得知,这位男孩从小到大就特别孝顺,特别善良。他对杀人犯的那句话,不是装的,是本性使然。
善人者,人亦善之。
男孩的善良,救了他的命。
这也是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生活中,我们做不到大善大德,至少我们平时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说善言,存善念,多体贴理解他人的难处。
没必要为一些鸡毛小事,得理而处处刻薄。
书中有一些案件,常因一件小事的冲突,或者几句不走心的冷言讥讽,而断送了命。
对他人善,也是对自己的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