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陶渊明

作者: 了然心间 | 来源:发表于2019-07-27 15:22 被阅读0次

        读书甚少,对陶渊明也知之甚少。只知道陶渊明:东晋诗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也称五柳先生,是田园派的领军人物。学过他的故诗《归园田居》、《饮酒》、《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能在脑子里搜索到的关于陶渊明的一些知识就是这些了。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在这首诗中我最喜欢的两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喜欢诗人那种虽身处闹市却能守住身心的那份清净。诗人为何能做到呢,那是因为内心远离世俗的纷扰,正所谓“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也喜欢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安然与闲适,如果没有超然物外的心态是如何做不到的。此诗中处处流露出一种淡然的处事态度。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在这首诗中,最后两句是点名旨意之句。诗人在南山种了一片豆子,豆子稀疏草却丰茂,诗人早晨起来去铲除杂草一直到明月高升才沿着杂草齐腰的小径归来。即使傍晚浓重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也没什么可惋惜的,只要我的内心不违背我最初的意愿就行了。他最初的意愿是什么呢?当然就是归隐田园,过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

          其实,在这首诗中我喜欢“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每每看到这两句诗脑子里总会出现一幅画面:一位身穿长衫衣袍的老者,肩上扛着一把锄头悠闲地走在田间地头,躬耕劳作到如水似的月色洒满大地,然后又肩扛锄头哼着民间歌谣走在乡间村外的小路上。劳作了一天没有丝毫疲惫之感,反而一身轻松愉悦之情。这不是一种淡然物外的心情释然吗?

        就我个人而言,最喜欢的还是《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在这首诗中陶渊明的平静,和谐的心境和对恬淡生活的向往一览无余。他爱山川田园,本没有迎合世俗的天性。没想到却在官场度过十三载,和官场的人同流合污十三载。他就像久关在笼子里的小鸟留恋林子里自由自在的生活,也像养在池子里的鱼儿思念遨游过的深潭。于是回归田园,垦荒种田。拥有了十余亩田地,八九间茅草小屋,屋前桃李芬芳,屋后榆柳成荫。他喜欢看远处村庄上空升起炊烟袅袅,他喜欢听深夜里犬吠之声,拂晓时的鸡鸣,他喜欢享田园无尘俗杂事,清闲的时光。所以诗人最后呼之欲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在官场漂浮许多年了,我终究要回归田园,享受大自然了。

        陶渊明的生命里冥冥之中就潜在着一种生活理念——洒脱,自然,而且这种理念牢不可破。他的这种理念像秋季里一杯温暖的菊花茶,芳香氤氲。

        陶渊明的家族时代为官而且都是官居太守。陶渊明十二岁时父母亲相继去世,家道中落。后来做了一个小县令,做县令其间还留下“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美谈,从此也结束了官场生活,开始了艰辛的自食其力的劳动生涯,实践了他“宁可枝头抱香死”的菊花一样的诗意人生。

        为何写起了陶渊明?源于看到了一片短文《舞一曲淡泊,遗万是芬芳》。为何走进陶渊明?源于他的闲适、他的淡泊、他的归隐,让无数文人为之效仿,他诗中的水色山光开创了田园派的先河,谱写了诗歌史上的辉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进陶渊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qte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