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洛采:20世纪德国哲学的关键因素(转载)

洛采:20世纪德国哲学的关键因素(转载)

作者: 齐猛 | 来源:发表于2019-04-13 20:00 被阅读0次

    【核心提示】尽管洛采的思想对19世纪后期与20世纪初期的西方思想产生了广泛影响,但当各种思想流派以各种方式从洛采思想中汲取资源后,洛采也迅速地被人遗忘。

      赫尔曼·洛采(Hermann Lotze),1817年出生于德国萨克森州的鲍岑市,医学与哲学双博士,25岁时成为哲学教授,长期在哥廷根大学任教,1881年在柏林大学教职上病逝。洛采对20世纪的德国哲学乃至整个西方哲学的影响通过四条主要线索得以显现。首先,通过其弟子文德尔班,洛采的“价值哲学”被广为传播并由此形成了新康德主义的西南学派(代表人物为文德尔班、李凯尔特、拉斯克);其次,通过对胡塞尔和舍勒的影响,洛采影响了德国现象学的形成和发展;再次,洛采的“纯粹逻辑”思想也影响了弗雷格,又通过后者对英美分析哲学提供了隐秘的助力;最后,洛采的哲学对海德格尔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独立的持续的深刻影响。

      “历史上罕有哲学家的思想像洛采那样遭遇如此大规模的抢劫。”帕斯莫尔在《哲学百年》一书中曾如此感慨。尽管洛采的思想对19世纪后期与20世纪初期的西方思想产生了广泛影响,但当各种思想流派以各种方式从洛采思想中汲取资源后,洛采也迅速地被人遗忘,以至很少有人既身处其波及范围又能明晓从出之来源。

      在笔者看来,在深受洛采思想影响的诸多学者当中,唯有海德格尔明确承认并持续而深刻地思考了洛采的影响。与之相对,西南学派对洛采的理解未抓住根本;胡塞尔称赞了洛采的贡献并曾打算对洛采进行专题讨论,但未能完成;弗雷格则根本不提洛采对他的影响。

      海德格尔承认,自己博士论文和教授资格论文都是在洛采哲学思想的决定性影响下写成的,而且这种影响持续很久。20世纪40年代,一位学生问海德格尔应怎样学哲学。海德格尔建议他阅读洛采的《逻辑学》,并且解释其意图:“我想让您明白,我必须努力穿越什么才为我的一切打通了道路。”

      在《黑色笔记本》中,海德格尔以“思想日记”的形式透彻地交待了洛采对他的影响以及他对此的沉思:“……他保持了德国哲学的那种最丰富的传统,并把这种传统转化为新的东西和他那个时代的‘实证性的东西’,而且并非偶然地作出了对柏拉图哲学的最后的本己阐释。从洛采那里,新康德主义仅仅传承了一种微薄的东西,却并没有对这位思想家的那种宁静的‘实质性’有任何更多的理解;在洛采的著作中,他那个世纪的所有界限都在一种更高的类型中变得清晰可见了。”

      海德格尔发现:他从学生时代就始终热爱的并且从中获得决定性开端的洛采思想却很少被20世纪的“青年们”所理解,很难对他们构成推动。他自问,“理解洛采”是否根本上需要一种“冒险精神”?也许,正是秉持着一种批判性解读的冒险精神,海德格尔才发现了洛采思想的核心术语“有效性”(Geltung)的真正意义,而不是像西南学派那样仅仅将其落实为“价值”。

      通过“有效性”概念,洛采把“存在问题”区分为实在物的“现成存在”和抽象真理的“非实(在)而有”。理念作为抽象的真理并不现成地实在,但它仍是真的,它的存在就是“有效”,倘若把这种“有”理解为更高意义上的“实(际)”,则亦可将这种真理称为“亦虚亦实”。海德格尔把这种区分思想转化成了他特有的真理思想:存在之真理不同于存在者之真理,后者仅仅落实于可感可知的“现成实在”,前者则是“隐蔽着的去蔽和去蔽着的隐蔽”。海德格尔的表述要更为精深,但这并不能掩盖它的来源。

      笔者认为,洛采的这种区分思想提供了一种批判性的观看,即对实际性(Wirklichkeit)的一种二重区分之看:在对现成实在的观看中看出更深邃的东西,观入那使现成实在之真理得以可能的“亦虚亦实”的本源真理。这种批判性的看不仅继承了康德的“批判”之思,也指示着胡塞尔的“范畴直观”问题乃至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差异”思想。由此,不难理解洛采哲学何以被视为影响20世纪德国哲学的关键因素。

      洛采思想在当代哲学中所遭遇的遗忘未必是一种精神之堕落的表现,至少洛采早已为自己思想的命运作了妥善的、令人感佩的解释:“事实上,总有这样一种可能性,我们思想的绝大部分的努力也许只是打造了一座脚手架。这座脚手架并不属于借助它而得以伫立的那座建筑的永久形式,相反,它必须被拆除下来,以便其成果的全景得以自由展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洛采:20世纪德国哲学的关键因素(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qwr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