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沟通,除了积极聆听,还要善于提问。开放性的问题比封闭性的问题,更容易开启高质量的沟通。
“你有什么想法?”“我们接下来做什么?”“如果闯了红灯,会发生什么样的事?”,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积极动脑去推理和想象,把沟通主导权交给孩子。
“这辆车有几个轮子?”“这是什么形状?”“这个故事是哪个老师教的?”,这些问题的答案则是封闭的,有标准答案,而且主要是记忆的提取,对孩子了解自我、表达自我帮助有限。孩子对聊天的内容不关心,沟通很容易终结。
作为父母,我们可以经常反思与孩子的语言互动,自己是聆听者,还是聊天终结者,会经常问开放性的问题,还是经常给孩子出封闭性的考题。
语言互动,是孩子思维、情感和自我发展的脚手架。生活的点滴互动,是启蒙的基本盘,父母觉察调整自己的沟通模式,日积月累,产生的教育作用将是惊人的,相比之下,一周一次的培训班,作用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育儿育己不断学习成长的父母,才是孩子的莫大幸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