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一个媒体上看到,有一位学者建议善待农民工,像城里人一样给农民工发放退休金。真心给这位学者点赞!虽然这个提议能实现的可能性很小,毕竟这么大的国家,很多事不是一拍脑门马上就能实现。
农民工问题很长一段时间是社会的一个焦点问题,农民工主要是指五十到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到2019年,最年轻的也已经四十几岁,岁数大的已经六七十,这个群体正在慢慢老去,而他们的养老问题逐渐浮上水面,这个学者可能也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
如果说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纪念的那些共和国的先烈,用血与火奠定了整个国家屹立不倒的基石,那么改革开放后千千万万的农民工则用他们的汗与泪支持了轰轰烈烈的现代化进程!
邓公确立的改革开放如今已经走了四十年头,的确有很多人先富了起来,但邓公同时也提出了“先富带动后富”,我坚信这绝不是一句空话。
记得上初中学政治课的时候,里面有一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那个时候对这句话是没什么体会的,甚至觉得要效率就没法要公平,现在想想,那时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的,属于典型的政治幼稚。就像现在遍地开花的宫斗剧,把政治当成了后宫里的一些阴谋诡计,堂堂一国君王成天没事在女人堆里玩一些小情调、小浪漫,很容易误导年轻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绝不是简简单单靠阴谋诡计就能上位的,背后的原因很复杂,这里不深究,这里想讨论的是效率和公平。
“效率优先”本质上是是承认了市场和资本的作用。关于市场和资本的作用,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说的很清楚。亚当斯密直视了人的“自私”,不像东方文化后期的“存天理、灭人欲”,亚当斯密觉得人在追求自我利益的过程中会积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带动经济的突破,当所有人都参与进来后就会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一起推动社会的进步。
现在我们大家都知道发展的根源是科技创新,而资本在利益的驱使下能够带动科技不断发展。但是资本就像潘多拉的盒子,里面有一个魔鬼,就是人性的贪婪,这个东西一旦释放出来,人永远不知道满足,所谓欲壑难填,说的就是这个。资本有一个滚雪球的特点,如果完全放任,最后会穷的越穷、富的越富,贫富差距越拉越大,这绝对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我们不妨看一张图,如下图:

如果把效率和公平当成两个变量,越向右越偏向于效率,越向左越偏向于公平,中间则是平均值,也就是十字交叉点。一般人第一反应会认为理想的点应该就在这个交叉点上,但其实不是,理想点应该在黄金分割点上,而且是偏右边的那个黄金分割点,就是图中红色矩形框那个地方,这个点才是理想点。不管哪个国家,只要找到了这个点,就等于找到了推动社会发展的超级发动机,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形成一个超级趋势。
我们设想一下,假设一个国家的政策极端向左偏,也就是绝对的公平,那结果会怎样?结果整个国家的经济会是一潭死水,毫无活力,懒汉成群;那如果极端向右偏呢?结果一定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最后超出了临界值,同样很危险。所以唯有在那个黄金分割点上,保持一定的非均衡,但又不是很极端,才能让社会有一个健康稳定的大环境。
世界上国家很多,制度各有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凡是能找到这个点的,国家定能稳定前行。凡是偏离太远的,最后肯定会出问题。
就拿委内瑞拉来说吧,查韦斯很看重公平,花大力气提升底层老百姓生活水平,但结果养了一堆懒汉,最后的结果大家也看见了,就不多说了。
说了那么多,就是想说,“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并不是那么简单,需要我们深思。
可喜的是如今国家的一些政策表明,国家并没有忘记这句话,也的确在践行这句话。
就拿我老家江苏来说吧,在过去,一直都是苏南富苏北穷,苏州、无锡、南京、南通这几个城市在全国的排名都是杠杠的。但是苏北的一些偏远地方却长期处在农业经济时代,很多苏北人一年到头都是在苏南打工,也就是春节才回去一趟。不是他们想这样,实在是当地没有像样的就业机会。记得我小的时候跟姐姐去上海,一路上经过苏南的时候,总觉得苏南跟苏北不是一个世界。
但是最近几年,江苏省政府开始了苏南反哺苏北的进程。俗语说要致富先修路,苏北有一个很大的短板就是铁路。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坐车来北京都得坐长途汽车,既不安全又不舒服,每次回家或者回北京都特别累。小的时候去镇里或者县城里都要通过水路,虽然也能到,但极其不方便。
如今苏北也开始了高铁建设计划,澎湃新闻去年发了一则消息,题目叫《江苏铁路建设加速:未来十年投资约4770亿,苏北铁路爆发》,这则新闻十分振奋人心。我自己也了解到,如今从北京到老家也有了高铁,确实是很大的进步!
中华文化里政治的最大理想,用最简单浓缩的词语来概括就是安居乐业,真心愿我们的国家能够一直处在这个理想点上,早日实现伟大复兴,老百姓都能够安居乐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