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上了《解决垃圾问题》一课,有自认为做得好的地方,当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值得自己注意。
好的地方:
1.教材处理方面,经过之前在其他几个班的教学,我发现课本上的调查表格存在一定问题,一是可能限制学生思维,二是不方便学生汇报。所以,我就将这个调查表格给修改了一下,事实证明,修改后的表格更加适合学生。
2.在学生引导方面,这节课的大多数时间,我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己去学,引导学生自己去说,而不是越俎代庖。
3.在教学流程方面,我觉得我的的每个环节还是讲得非常清楚的,而且过渡和衔接比较自然,这为学生跟上教学节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4.在板书上面,我系统地整理了本节课的重难点,这为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和为本节课的课堂总结都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不足的地方:
1.从整体而言,对时间的预设不足。课堂伊始的那个调查表,花费了比较多的时间,导致课堂的后半程比较紧张,所以有些活动开展的还不够深入,比如模拟垃圾分类和让学生说说自己能够为解决垃圾问题做什么。所以,以后如果再上这节课的话,一定要对调查表中的内容有所取舍,比如要强化垃圾的来源复杂和数量庞大,另外两个方面可以适当弱化。
2.导入的时候,形式过于单一,只出示了一张图片。可以用视频代替图片,或者用多张不同情景的垃圾图片。以此给学生产生更大的震撼力,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垃圾问题的严重性。
3.在让学生体会垃圾数量庞大时,我将具体的垃圾数量转换成了可以堆多少空间。对于这一点,我认为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学生计算所得的数据也只仅仅是数据,他们对这个数据到底有多少也没有明确的认识。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将一吨垃圾大约占据一立方米空间的说法可能不够科学,在今后的教学中这一块可以继续优化,选用更加合适的方法。
4.再讲解垃圾分类问题时,对学生的学情掌握不足,想当然地认为学生会对垃圾进行分类,所以在播放垃圾分类标准这一面的PPT时速度过快,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