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我一直都在我应该做什么和我想做什么之间权衡利弊进行选择,没错,一旦权衡,结果大多都是选择了我应该。。。
比如,明明工作一整天回到家,身体很累,想休息,但是又觉得我应该要么把家收拾整齐,要么赶紧给家人做饭,哪怕几分钟都不能耽搁。
长此以往,直到有一次我的腰疼得擦不了地,被动停止几天。那正好是一个契机,让我停下来反思。但没几天,腰恢复了,习惯也又回去了。
其他事情也大都如此。
反反复复好多年就过去了。
又花了好几年,逐渐明白,“我想”,和“我应该”,其实并不一定是对立的关系,其实是可以合一的。
中间的界线逐渐模糊,首先是因为我明白了,“应该”,是很大的一个陷阱,源于各种观念的共同建构,不同的观念,习俗,社会环境,所有因素加起来造就了不同的“应该”。也正因如此,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应该”。而正是这些不同的“应该”导致了很多的冲突和问题,谁都认为自己的“应该”才是“应该”。
原来,相同的事,做起来有完全不同的方式,并非只有自己认为的那些才是“应该”的。原来,稍微调整一下评判的预设规则,被评判者会成为完全不同的样子。
比如一个简单的例子,风风火火一刻不停忙着各种“正事”的妈妈,妈妈以为自己是个好妈妈,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的确如此,因为符合一部分人对妈妈角色的预设。但在小孩子的眼里,家里乱乱的并没有那么要紧,妈妈若能也像个小孩子一样陪伴着玩耍,才是个好妈妈。
既然换一个标准,很多的“应该”会瞬间坍塌,我们何必执着呢?
而“我想”,如果前提是爱,是对自己的爱,是对他人的爱,是真实的回应,是真心的服务,是没有期待对方如何回应的付出,是发自内心的言说与行动。。。
那么,“我应该”和“我想”就会越来越合一。
“我应该”和“我想”越合一,内在就会越喜悦。
朋友拍的圆月祝福每一位阅读此文的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