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买完菜经过广场,由于得再等一会儿才能接孩子,索性逛一逛消磨一下时光。
广场上,许多老人们在跳舞。对于广场舞,我向来是不贬但也从未褒过。正如凤凰传奇那脍炙人口的曲调,听之让人心神愉悦,但总达不到心旷神怡的境地。
我首先注意到的是一对舞跳得很好的舞伴。他们在舞池中翩翩起舞,一会儿轻徐,一会儿急疾,一会儿向前,一会儿退后,一会儿编花,一会儿旋转。他们不说笑,目光笃定,动作默契。女的五十几岁,头戴圆顶宽檐礼帽,一袭棉质长裙,在这乍暖还寒的早春里尤显得淡雅,相宜,脚蹬一款秀气的短靴。男的竟也相配,岁数相当,绅士礼帽,虽未穿礼服,但着装也蛮讲究,最难能可贵的是还穿着一双棕色卷腰皮鞋。他们不换舞伴,一曲结束,稍事休息,曲声再起时,又优雅地滑入舞池。
目光轻移,我又看到一位应是七十多岁的大娘,与那刚才优雅的女神相比,她却是截然相反的装束。一件绿色绒面棉袄,裤子有些肥大,平底布鞋,短直发,走路蹒跚。有一位岁数相仿的老大爷带着她跳。我想这么大岁数跳舞应主要是以健身为目的了。不过当他们真正跳起来,我竟也眼前一亮,他们虽有些笨拙,却也能跟住舞曲,摇摆转动,也显出些婀娜。
队伍越来越大。老年人居多。有素面朝天的,也有浓妆艳抹的,有跳得好的,也有初学走正步的。旁边围了些看热闹的,或是欣赏,或是聚堆聊天。我与旁边一位女士攀谈起来,“您经常来吗?”“刚来几天”“怎么不跳呢?”“还没学,就是看他们跳。”“喜欢来吗?”“还行,在家也没意思。”
是啊,除了健身之外,“在家没意思”成了很多老人跳广场舞的理由。
岁月是一把无情的刀子,当老人们欣喜地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时,不知不觉,岁月也已侵蚀了他们的体魄,使他们变得不再挺拔,不再灵敏。可他们的内心依然象赛场上的斗士,他们义不容辞地再次拿起接力棒,为子女们看孩子,接送孩子,洗衣,买菜,做饭,任劳任怨,成为子女们最可信赖的大后方。这些可亲可敬的老人们,就是我们的父母。他们象燃烧的蜡烛,带来光亮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燃烧着自己。燃烧到孙儿辈们也都考上了大学,才松口气说:“老了,真的老了。”
老了的父母是让人心酸的。有一次和妈妈唠嗑,她说,她想去教会,我当时很是愣了一下,妈妈可是对宗教毫无信仰的呀。她说,她的一个朋友让她去,那里有很多岁数相当的人,她是一个喜欢说,喜欢唠的人,她可以和他们一起说笑,听说,教会的人还时不时地会集体出去玩一玩。“出去玩?可是妈,很多时候我们周末去玩想带上您,您都不太愿意去呀。”“哦,和他们一起,有更多的话说。”我沉默了。其实,我们这儿可供老人娱乐的地方还有老年大学,可是妈妈不适应那里的环境,那些乐器,书法等文绉绉的东西她弄不来,也不喜欢。跳舞她说自己胖,也不愿意尝试。可叹,妈妈这么风风火火一个要强的人,竟为了找能一起说说话的人,委屈了去教会。我心里慨叹,可也没有别的办法。“行啊,妈,去试试,只要自己觉得开心,好就行。”
“人不只是靠吃米活着”,老年人也是这样,除了让身体强健外,他们也需要精神上的抚慰。就象我今天看到的跳广场舞的这些人。欢快的旋律响起,他们翩翩起舞,忘掉了身体的无力与不适,忘记了烦心事,忘记了周围的人。他们全身心投入,与其说让别人欣赏自己的舞姿,不如说在跳给自己看,跳给自己的内心。是啊,内心的充盈于他们来说更为重要。
我真的是第一次这样细细地,设身处地地欣赏广场舞。我觉得我要感谢凤凰传奇了,他们没给我们高山流水的回味无穷,但是却给了我们的父母所喜欢的,有什么比这更珍贵呢?
孝,是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亘古不变地传承。我们要孝,因为我们都有父母,我们要孝,因为我们也将成为或已成为父母。今天观看广场舞让我感触颇深,除了衣食住行对父母的满足外,我们还要更多地考虑他们的精神需求,其实想想,这种精神需求于他们来说似乎更重要了。怎么样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我想除了更多地陪伴外,还应该给他们创造更多群处,健康,积极向上的活动和场所,老年大学很好,广场舞也很好,但是还不够。希望能让更多的老人有选择,而不至于象妈妈一样迈入并不信仰的教堂。让他们能做自己能力范围内喜欢的事情,让他们感觉到价值感,存在感,甚或成就感,从而更多地培植内心的喜悦。这已更多地上升到了社会的层面,我们除了一己能力范围内的给予外,更呼吁着大家的齐心协力,社会的援助之手,为了老人,为了我们的父母。
小时候,大手拉小手,父母是山,替我们遮风挡雨,领我们披荆斩棘。后来,他们老了,我们成了山,请伸出我们有力的大手,拉起他们饱经岁月沧桑打磨的手,一路风景,一路相搀,让他们笑着走在夕阳红里。
愿我们的父母更幸福!
![](https://img.haomeiwen.com/i9527595/0ee2894ea993afff.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