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的演进
之所以讨论制造这个话题而不是生产,是制造的范畴更小一点,是供给最具代表的呈现,更加好观察和讨论,和实际产业更匹配。
制造贯穿着整个人类文明史,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制造自身也在不断的演进。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制造的组织形式的变化和演进。制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包含着非常多的要素,而这些要素的变化的发展决定了制造的演进。当然这里我们只针对完全市场化的制造对象进行讨论,抛开那些制度下被管控的制造变异。这样便于我们摸索到制造演进的脉搏。
制造要素
制造者
使用者
产品设计
?
?
材料选择
?
?
原材料供应
?
?
制造技术开发
?
?
制造工艺选择
?
?
制造过程实施
?
?
质量标准
?
?
质量保障
?
?
。。。。。。
在最原始的状态,制造者和消费者是一体的,制造处于自我制造的阶段。人们打造工具是给自己使用的。
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劳动分工出现。制造者和使用者分离,制造要素就在制造者和使用者之间分离,逐渐由使用者向制造者转移。最早的手工业者基本上都是采用定制的交换形式,即主要要素由使用者决定,但制造工艺、制造技术、原材料提供等一些要素则由生产者决定。这个形态,制造可以视为是一种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出现,制造从服务向商品转化,制造的所有要素都由制造者来决定,直至到大规模生产,这个结构发展到顶峰。商品制造阶段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从独立制造向协同制造转移,一个最终产品完成可能来自于全球的制造协作。商品制造的历史就是构件不断社会化历史,构件碎片化和社会化机制,使之具备成为产品最佳支撑的能力,而上层构件则成为下层的集成平台。
但是从根本上看,商品制造的决策机制完全背离了交换的目标,也就是使用者满意。使用者拿到的产品都是制造者意识中使用者的需求,而使用者对制造要素并没有话语权。
当代制造发展的趋势是,制造要素的决定权逐步回归使用者。我们看到,商业管理目标从制造效率、成本控制向顾客满意度迁移。更多的公司让使用者参与产品设计,自定义功能。而构件化和平台化的结构,使大规模定制也成为可能。
制造发展的未来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表述:产品的生产决定权转移给用户而不是把持在生产商手中;产品最终形态的决定权和操控器是用户而不是生产商,用概念来表述即—用户制造。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规模定制,而是主导权的迁移。也是3D打印、云计算和电子商务技术带来的制造的革命。大规模定制从根本意义上还是生产主导,但是具备了用户制造的雏形,是从生产商制造向用户制造转型的过渡形态之一。
制造最大的矛盾是个性化设计与协作制造之间的矛盾,协作制造需要不同构件在平台上契合在一起。不管是用户制造还是商品制造,都不能回避这个矛盾。制造未来演进的方向主要是解决这个矛盾。
虽然一个大一统的平台有助于构件社会化,来降低个性化产品集成的成本,但是平台自身具备的垄断性又会带来创新的阻碍和私有平台趋利性对个性化的抹杀。所以,大一统的平台一般不会是私有资产而是社会共有资产,例如互联网。正因为互联网是一个全球共有的平台,所以才能够带来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使得我们现在在信息制造上能够实现个性化和低成本共存。一般来说,最优的机制是平台共有而构件私有。通过共有的平台降低构件集成的成本,而通过构件的私有化来实现产品的个性化创新。这也是为什么标准一旦私有以后就会导致行业发展的畸形。我们拿苹果操作系统和安卓操作系统来分析,苹果是一个私有的系统,开发者只能在苹果有限的开放环境下进行创新。而安卓虽然是谷歌主导,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系统,开发者可以自由的创造,这也是安卓超越苹果成为手机市场占有率最大的根源。《长尾理论》的作者安德森辞职创业,做的就是一个机器人的硬件平台。这个平台是免费的,创业者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开发各种他们认为市场需要的机器人,通过销售获得利润,而不必为平台付费。
前一段时间3D打印炒的非常火热,被誉为制造业的未来,甚至有人设想个人家庭配备3D打印设备,这有点发烧的感觉。实际上3D打印是制造技术之一,其使个性化生产的能力得到提高,但并不意味着制造水平的提高。一个区域性的3D打印工场倒是现实可行的,也是符合社会化制造协作逻辑的。你可以打印一个手机壳,你能打印一台手机吗?社会分工和技术创新积累还是制造必须的条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