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鉴赏类内容的书评比较少见,况且还是讲中国古代的绘画,也不由得想看一下。吃惊的是《 隔江山色 》这本探讨中国晚期绘画史,特别是元代绘画的著作,竟然是一位大洋彼岸的美国人高居瀚所写,而且能写的这么精妙。
元代是一个由蒙古人统治中国的时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与之前的时代有很大的不同。在书中,高居翰详细地分析了元代绘画的特点风格,及绘画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思想观念。
在那个时代,许多文人画家面临着变节或失业的困境,志不得伸,却坚持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与心声,这样的坚持和执着,使得元代绘画充满了生命力和原创性。
本篇以自己临摹水墨画倪瓒的《六君子图》,解读中国画中潜藏透露的意境和气韵,以点带面,展开对于古画中的艺术鉴赏细节和标准、宋代绘画与元代的差别。行文流畅,兼具鉴赏和人文美学的思考。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之前被忽略的历史变革,短暂的元代在中国绘画史中占据瞩目的地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元代绘画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推荐。
《鄂尔古纳河右岸》一部描绘鄂温克族人民生活与精神世界的长篇小说,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出迟子建对自然与人性的深刻洞察。
小说获得茅盾文学奖,无论从文字到内容都体现迟子建深厚的文学功底,实至名归,颇有看点,获得广大读者的喜爱。
如本篇作者读完此书的感受: 在平静中获得思考,在思考中获得震撼。
书评忠实于原著,行文流畅,结构完整,条理通达,可以帮助未读过原书的读者很好地理解作品精髓。 从小说简况开始,讲书中的重要人物关系及死亡;讲作者叙事的情怀 ①是对大自然的敬畏;②对原始图腾的崇拜; ③萨满情结的影响 ④对生与死的思考。还有小说的语言特点: 诗化唯美,描写性语言为主,叙述性语言为辅。结尾升华总结,将“火”的象征意义赋予精神的高度。由此得出: 热爱生命,热爱自然是文学作品两大永恒的主题。推荐品读。
提起《红楼梦》 几乎无人不知,读过和没读过的对其中的人物,总有印象深到的部分。
书中涉及的人物非常多,根据不同的统计方法,数量也略有不同,据1982年徐恭时在上海师院学报上发表文章指出,《红楼梦》共写了975个人物,有姓名称谓的732人,无姓名称谓的243人。
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命运和故事,共同构建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社会画卷。
在《红楼梦》中,贾瑞是一个比较突出的人物,他是一个贪图便宜又好色之人,爱上了自己的嫂子王熙凤。在凤姐设下的“相思局”中,他上当空等一夜之后居然还相信王熙凤的鬼话,第二次按时赴约,最终丢了性命。
本篇文字流畅,撷取书中第十二回扩写,叙述贾瑞之死的来龙去脉,比较生动。结尾点评贾瑞这个人,“欲”的面前管不住自己,“宁愿花下死,做鬼也风流”,贾瑞之死,咎由自取。“风月宝鉴”,一面是“生”另一面是“死” ,正如我们当下的法律法规,命运要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去驾驭,本能,金钱,名利都是追逐的欲望,由此警戒现代人。推荐。
![](https://img.haomeiwen.com/i16099473/fac0dc27057aa4c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