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多角度探索“我是谁”

多角度探索“我是谁”

作者: 夏海峰 | 来源:发表于2020-09-07 07:51 被阅读0次

人们了解自己的需求并非易事,这是一种非常罕见难得的心理成就。——亚拉伯罕·马斯洛

在个人版商业模式中,作者特别强调“自我发现”和“人生目标”这两块内容,可见“自我发现”对个人商业模式构建的重要性。本篇笔记,我们先谈一谈“自我发现”。

所谓的“自我发现”,就是不断地重新认识自己,这是个人商业模式创新的基础,也是我们漫长职业生涯动态发展的基础。

梦想中的工作多半是创造出来而不是寻找到的,这种工作很难通过普通方式实现。创造这种工作需要对自我有深刻的认识。

一、认识自我

畅销书《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的作者迪克·博尔斯说过:“大多的求职者找不到梦想中的工作,原因不是他们缺乏工作信息,而是因为缺乏对自己的了解。”

这句话强调了“自我认识”的重要性。通常,当我们处于危机环境时,我们会被迫进行自我反思,这个反思过程就是重新认识自我的过程。

更好地认识自我,实现更强的个人满足感,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人。下面介绍几个小工具和方法,来帮助你更好地认知自己。

1、工具推荐——“生活之轮”

用法:选择8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领域,把它们写在饼轮的8个区间上。根据自己的内心选择,对这个8区间进行涂色,面积越大代表越在乎。

“生活之轮”这个小游戏,经常画一画,可以不断地帮助你梳理出目前生活状态下最重要的、感兴趣的、梦想的8个主题,也可以帮助你不断地反思自己。搞清楚孰重孰轻,什么是现实,什么是理想,什么又是兴趣。

生活之轮

2、方法推荐——“未成年画布”

当童真褪去,你开始关注和周围整个世界的活动,而不是和自己内心的交流。——马库斯·白金汉

科学研究表明,孩提时代喜欢做的事儿,可以一直影响到我们的成年。随着我们年龄增长,我们接收到的外在期望越来越多,这些金光闪闪的外在标签不断地给我们施压,以致于我们无意间忽略了内心真实想法。

下面这个方法,可以轻松地帮助你重拾内心想法。我称之为“未成年画布”。

做法:用一张A4白纸,在上面写出你20岁之前的一切,比如你喜欢做什么,喜欢参加什么活动,喜欢玩什么游戏,喜欢上什么课。哪些事情最吸引你?有没有什么事可以让你全神贯注数小时?哪些事情会特别有成就感?回答这些问题,尽可能丰富地绘制你“20岁之前”的情况。

通过绘制这张“未成年画布”,不仅可以让你回忆起童年的美好时光,还可以帮助你不断地重拾内心想法、寻找失去的兴趣。

儿童时代我们所形成的主要品质、热衷的事物和兴趣,仍会保持相对的稳定。谈到这里,有孩子的父母是否也会有所触动和启发?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深藏一个渴望,一个随着年华老去逐渐变成悲伤的渴望。我们每个人的渴望都与众不同,因为它正是长久以来我们希望把自己塑造成的模样。只有当我们做到听从内心的声音时,我们的人生才会充满意义和价值。——乔治·金德

二、探索个人的多重角色

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我们总是扮演着多种多样的角色,本小节来帮助你探索个人的多重角色。这个练习可以帮助你重新定义自己,并推动你的工作和生活更进一步。

1、角色探索游戏

这个游戏是由世界最富影响力的职业咨询顾问迪克·博尔斯设计的。玩法说明如下:

(1)第1步,准备10张白纸,在每张白纸顶端写上一个你的角色,比如丈夫、父亲、教师、企业家、作家、儿子、兄弟、译员、演讲人、音乐家等。

(2)第2步,分别为每个角色回答这个问题——“这个角色有哪些令我心动的地方?”——在白纸上写下答案。

(3)第3步,进一步扩展,为你写下的“令人心动”的点子补充原因,即这个角色为什么让你心动。

(4)第4步,写完之后,对这10张角色重新排序,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排序。并分析这10个角色里,是否有相同的“心动”点,如果有请把它们圈出来,重点深入研究。

只要发现了让你感到激动、有意义和有帮助的生活角色,你就有机会实现自己梦想中的工作、职业或使命。

2、绘制多重角色画布

根据个人版商业模式画布,我们可以为上述游戏中的每个角色都绘制一张商业模式画布。那么10个角色,就可以绘制出10张商业画布了。

再把这10张商业模式画布,综合在一张商业模式画布上,就得了你的个人版商业模式。商业画布绘制过程中,着重思考:你的客户群体是谁?提供的价值服务是什么?实施的关键业务又是什么?

多重画布

三、生命线探索

大多数职业咨询顾问都认为,工作满足感源自于三个主要方面,即兴趣、技能和个性。

兴趣,指的是那些让你感到兴奋的事情。技能,指的是我们天生或习得的能力,你能轻松做好的事情。个性,指的是你喜欢的工作方式以及和人打交道的方式。

1、生命线探索工具

生命线探索工具,用于记录过往经历中的重要事件,纵轴代表高低潮,横轴代表时间。该工具可以帮助你定义和审视兴趣、技能和个性这三个方面。其使用方法如下:

(1)第1步,在坐标系中写出你过往经历的重要事件(建议15~20个),Y坐标越大表示该事件越有成就感,反之越挫败。用拆线把这个事件按时间顺序连接起来。

(2)第2步,对上述坐标系中的所有事件进行分别说明。尽量使用动词来描述,比如“设计过”、“组织过”等。这有助于发现职业满足感的推动要素。

(3)第3步,确定兴趣。用一段话进行自我测评,指出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所在。

(4)第4步,描述技能。把事件描述中的所有动词圈出来,着重分析那些高频出现过的动词,以确定你的能力。

(5)第5步,选出“十大”和“五爱”。从上述坐标系中,选出你经常做的十大活动、你最喜欢的五种活动。

(6)第6步,明确能力和期望。从“十大活动”和“五大爱好”中,选出三个既让你感到兴奋又有能力在工作中做好的活动。

生命线探索

2、内心控制对职业满足感的决定性意义

内心对控制的关注对于实现职业满足感来说至关重要。它意味着你必须对想做什么做出个人选择,而不应屈服于外部影响(如家庭、朋友、同事、金钱、社会等方面)。只有充分了解自我时,我们才不会按照他人的期望行动,才不会把职业发展的选择权交给别人掌控。

四、个性与环境

职业兴趣即人的个性体现。换句话说,职业代表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是一种环境,而非一组毫无关联的工作职能或技能。——约翰·霍兰德

可见,职业选择能够彰显一个人的个性,就像选择朋友一样。为了便于理解职业兴趣是工作者个性的表达方式,霍兰德定义了六种不同的个性倾向(类型),以强调说明每个人的个性都是多种倾向的混合体。

1、六种个性倾向

(1)社交型倾向:喜欢和他人合作,重视沟通和教育能力。该倾向的人,要尽量避免现实型职业或活动。

(2)现实型倾向:喜欢利用工具、机器或动物进行户外工作,注重机械和运动能力。该倾向的人,应避免社交型职业和活动。

(3)学者型倾向:喜欢调查研究自然、生物或文化现象,注重科研和数学能力。该倾向的人,要尽量避免事业型职业或活动。

(4)事业型倾向:喜欢影响或领导他人以实现组织目标或经济利益,注重领导和说服能力。该倾向的人,应避免学者型职业或活动。

(5)艺术型倾向:喜欢利用有形或无形材料创作艺术作品或产品,注重艺术、语言和音乐能力。该倾向的人,要尽量避免结构化活动或传统型职业。

(6)传统型倾向:喜欢组织或处理结构化数据,注重文秘和计算能力。该倾向的人,应避免模棱两可的随意的非结构化活动或艺术型职业。

我们每个人都是上述六种个性倾向的混合体,只不过是某些倾向更强显著而已。

2、确定你的个性倾向

职业满足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作者的个性和工作环境之间的默契度。换句话说,“我是谁”(核心资源)可以促进“我要做什么”(关键业务),两者必须保持和谐一致。

理解这六种个性倾向,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他人。银行是典型的传统型工作环境,广告公司是典型的艺术型工作环境。个性倾向的职业分类参考如下:

(1)社交型职业:宗教工作者、门诊心理学家、语言治疗师、护士、咨询顾问、教师等。

(2)现实型职业:汽修工、飞机检查员、电工、农夫、测量员等。

(3)学者型职业:地质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实验室助理、医学技术员、生物学家等。

(4)事业型职业:企业家、商业主管、销售员、旅行代理、经理人、采购人等。

(5)艺术型职业:演员、作曲家、音乐家、设计师、室内装修师、舞蹈演员等。

(6)传统型职业:银行家、薄记员、秘书、计算机程序员、金融分析员、报税员等。

五、确定别人对你的评价

我们每天都在与人打交道,在别人心中我们是怎样的人。下面介绍一个简单实用的自我认知练习,帮助你收集他人对你的评价和印象标签。做法如下:

(1)第1步,用A4纸打印一组“个人品质描述”的词汇,词汇越多、涉及范围越广越好,打印多份。

(2)邀请你信任的朋友、同事、上司、家人或朋友,在A4卡片上圈出10个最能描述你特质的形容词。对方选完后,和他们聊聊为什么会这么选。

(3)重复第2步,尽可能多地找值得信任的朋友帮你完成这个练习。

经过一些练习后,你的某些共同特征就会浮出水面,你便能发现别人对你的评价和你的自我认识是否一致。这个练习还可以帮助你发现从未意识到的个人优势。

工作的四层意义:工作是谋生手段,工作是发展方向,工作是使命召唤,工作是自我实现。


本篇结束!

相关文章

  • 多角度探索“我是谁”

    人们了解自己的需求并非易事,这是一种非常罕见难得的心理成就。——亚拉伯罕·马斯洛 在个人版商业模式中,作者特别强调...

  • 主题探索——我是谁

    孩子的创造性发展关系到其未来思维发展的路径与方式,良好的创造性是孩子终身发展的保障,孩子通过参与艺术活动获得内在的...

  • 探索我是谁的路上

    经常撒谎的孩子家长要反思,孩子在家里是不是经常被控制,父母强势?青春期允许孩子探索,接纳他,自我觉察的探索,放轻松...

  • 我是谁

    我们的生命中总在探索三个问题,我是谁?要到哪去?要做什么?今日我要探索自己是谁?现在神秘的探索之旅开始啦! 我是希...

  • 继续探索,终于知道我是谁

    从小到大一直在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一直寻寻觅觅,总找不到明晰的答案。看完《儿童曼陀罗绘画分析理论与实...

  • 我是谁?自我探索之旅!

    我是谁?从迷失自我到寻找自我的探索历程! 小兔子迷失自我的形象,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实例!很多人都像小兔子...

  • 你往何处去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探索的历史,探索宇宙,探索人类自身。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为什么活着?我最终要往哪里去?这些...

  • 如何知道我是谁

    原文理解 我是谁,是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所以本文会围绕自我探索展开叙述。 为什么要自我探索? (1)可以让我们知道...

  • “我是谁”探索系列之我的童年

    童年的时光如一串串珍珠,永远留在每个人记忆的深处。回溯到岁月长河之源头去寻找那个最初的自己,是每个人成长必经的...

  • 学习强国-财富课程 二

    我是谁?我为什么去做?我怎么去做?多角度去认识,思维要清晰。 对于中国文化,有多少认知,有多少认可。 去连接老师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多角度探索“我是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rmc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