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有记载: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你有没有一点良知,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赡养!”
“丧失良知,无恶不作!”……
以上语言,我们经常有所耳闻。所谓良知,就是人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一个人的良知,就是此人内心的一个准则。明朝圣人王阳明说: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知好恶就尽了是非,知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
时代在变,人心也在变,很多人在利益追逐中丧失了良知。
在十字路口,人行横道红灯亮起。一位年轻小伙站在路边打电话,见没有汽车通行,快步走过马路,被对面交警拦住。
闯红灯图“对不起,请麻烦交十元交通违章费!”交警先向该小伙敬个礼,有礼貌地对他说。
“那么多违章者,你都抓没?怎么就管我呀?”小伙子很生气。
“你怎么知道我没管?我一直在这里值班,你自己没看到。”交警回复。
小伙子心服口服,乖乖地交上罚款钱,承认自己的行为不对。
讲讲实话,确实有可能存在许多交通违规者未抓到,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能为所欲为,大胆闯红灯。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良知酿成后果。生活中有此类心态者不在少数,考试时候,有同学作弊考了高分,会其他同学想:这家伙不用努力还能考出好成绩,下次我也试,结果被抓,分数无效。
堵车时候,有人加塞,走急救通道,就有后边司机跟着,他这样开车,我就不能吗?很可能被交警拦住,罚款扣分。
公司员工顺手牵羊,占公家便宜,一次二次,结果有同事仿效,事后东窗事发,全部开除。
为什么会容易出现这样的心理和行为?人的天性是趋乐避苦,趋利避害,总想付出少,收获多,典型自私自利的行为,最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在巨大利益诱惑下,总有人胆大,以身试险,却不知自己已行驶在人生的“错误路线”的马路上。
良知产生善行,恶意自有恶行。比如小偷并非天生,首次盗窃侥幸得手,内心理智会说:这样不行,下次不要再干,过不多久会忘乎所以。碰到同样情景,小偷内心蠢蠢欲动,还是那样省事,来钱较快,再干一回吧,再次体验快乐感觉,结果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人其实是习惯性的动物,也是环境的产物,“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总会受到榜样和他人行为的影响。如果言行正确,仿效没有错,如果偏离正道,则要及时刹车,调整改正,才不至如翻车。
有很多人见利忘义,为了眼前的一些蝇头小利,把自己的良知,把自己的道德,抛之脑后。
人生有限,大路无限。天不变,道亦不变。人生如潮水,时涨时落,声名本是虚幻,富有难得百年。只需那份沉重的良知,那与天道同在的良知,是一道不行逾越的底线,它托住了咱们,使咱们免于完全的沉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