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手牵手坐上了,永不回头的火车,总有一天我们都老了,不会遗憾就OK了……青春是人生的实验课,错也错得很值得,就算某天唱起这首歌,眼眶会有一点湿了……”
而今再听到这首歌,心里思绪万千,因为关于青春的回忆那般真切,却再也回不去了。
青春是永恒的话题,不缺故事,不缺情绪,不缺人物,但是在这成长的经历中,很些人的青春带着无奈的烙印,像载着心爱之人轰轰隆隆奔向远方的火车,让人心碎又不得不接受。
杰奎琳·伍德森所写的《另一个布鲁克林》是一本讲述一个青春期女孩从田园故乡到布鲁克林的成长经历。主人公奥古斯特和弟弟在母亲去世后与父亲一道搬到纽约的布鲁克林区居住。在这个陌生的大城市,她和弟弟从窗户开始,观察这周围的人和事,慢慢熟悉,渐渐融入。奥古斯特是黑皮肤的女孩,渐渐熟悉布鲁克林之后,她与其他三个深色皮肤的女孩成为了好朋友——琪琪、西尔维娅和安吉拉。四个女孩分享着属于她们青春年少时的故事。她们张扬,组成小团体趾高气昂,享受着其他人投来的羡慕眼光;她们无奈,在受到伤害后相互拥抱取暖安慰,心里忍着别人无法理解的悲痛;她们无畏,面对生活各种纷繁复杂的迎头撞击,她们各自奔赴自己的人生战场……
另一个布鲁克林这本小说的背景放在了布鲁克林,它是纽约市几乎被有色人种占领的街区,生活在那里的人,故乡可能是在非洲、亚洲、南美洲、欧洲又或者是中东。美国从建国开始就是一个移民性质的国家,所以在纽约这样的国际化都市,聚集大量的外地人,也不足为怪。在上个世纪中期开始轰轰烈烈地人权运动开始,美国颁布了很多法案和条例用来保障有色人种的权益,但是绵延在一代又一代人身后的种族隔离和仇恨,却不是几条法令能轻易消除掉的。
在大学的英语泛读课程中,我们需要每周要交一篇不少于1000单词的读书笔记,我最记忆犹新的一次读书笔记作业,是读英文的原版著作《Native Son》(中文译作:《土生子》)后写的。我洋洋洒洒写了有3000多单词,后来还被老师当做范文为当众诵读。书中律师Max在为Bigger做辩护时的那番话,实实在在地触动我的心,以至于读到此处泪流满面。也正是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美国社会黑人的生活处境,以及他们沉痛的历史和艰难的现在。他们渴望自由,但他们是带着枷锁来到这片土地的,枷锁沉重到即使几个世纪后被打开,他们仍无法自在,因为他们心中和别人眼中的枷锁始终存在。他们渴望平等,希望能够和白人一样正常的生活,但他们处处受限制,稍稍体面的工作机会不会留给他们,好的教育机会要比白人孩子努力百倍才能得到,他们受到的歧视让他们习以为常,进而烦闷,进而暴虐。也是由于这种隔阂无法消除,白皮肤的人也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这群被他们划为粗鲁野蛮的人群。
在《另一个布鲁克林》中有一段环境描写,原本在奥古斯特家附近居住的白人,后来都变卖或者出租房产,逃离那个街区,远离与这些异乡人接触。可见当时社会分等级和分区域的偏见仍然十分严重。
在这样的背景下,主人公奥古斯特因为肤色的原因,被父亲勒令不能离开家太远,不能随意和别人认识、交往。原本就失去母亲的奥古斯特,其实内心十分期盼被人接纳,缺乏存在感。
本来从田纳西州来到布鲁克林的奥古斯特就十分的孤单,市中心的繁华和她没有任何关系,她所知道的城市就是钢筋混凝土构建的盒子,窗外陌生看上去鲜活的生命,各式各样的人群不同的生存之道,白花花流出来的水,都是另外一个世界般。
母亲的离世更是雪上加霜,让敏感又倔强的小女孩内心无法接受,直接拒绝承认她的离开。而在成长过程中,作为有色人种,嵌入到生命里的偏见和归属感的缺失,让奥古斯特经历了常人都没有经历过的坎坷。也正是因为都是异乡人的缘故,奥古斯特加入了琪琪、西尔维娅和安吉拉这三个女孩的小团体,感受到些许的归属感。那种相依相伴的友情,让四个来自不同地域的女孩有了无所顾忌的青春记忆。
但这份归属感和友情,在无常的世事和社会偏见的强大压力面前,一击即碎。
琪琪渴望成功,在演出时因为唱破音,一气之下跳下高楼。因为肤色,因为家庭,因为年少,琪琪都太渴望成功了,而那满堂的哄然大笑,成了她人生最后的谢幕礼。
安吉拉母亲意外离世,同样失去母亲的奥古斯特却不知道该如何安慰。也许死亡,是比爱情更能让青春期的孩童瞬间长大的经历。这种悲痛能够让人坚强,破釜沉舟一般,但很少有人能看到坚强背后,是最后一丝温暖的离去,是汹涌而来的孤独。
西尔维娅因为和奥古斯特的前任男友在一起,疏远了原本亲密无间的朋友,也偏离了原本他父母规划的精英人生路线。她从父母执着地要过着白人一样生活的执念中逃离出来,嫁人,成家,生子,选择了内心想要的生活。
奥古斯特在朋友的离世和渐行渐远之后,努力学习,考入了常青藤院校,研究的是别人鲜有人涉及的死亡文化和丧葬习俗,私生活混乱,不断更换伴侣,看似情感上丰富多彩,实则更加孤独无靠。人在布鲁克林,心已逃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都是异乡人,无论是因为家庭、社会偏见、个人经历、还是命运摆布,我们都有失去至亲没有归属感的时候,也有感到孤单不知自己该身处何处的时候。人际关系疏离亲密,境遇状况高低起伏,所有一切,不仅仅是那个在布鲁克林望向窗外小女孩要面对的,我们每个人都逃不开。
青春是个过程,不是结局。
成长没有好坏之分,这过程中的残忍和无奈,也会渐渐成为回忆。
《另一个布鲁克林》不是一本悲剧小说,但也不是大团圆的结局,更像是一个人的回忆录,有对陌生世界的好奇和畏惧,有对朋友令人欺侮的愤慨,也有自己找到暂时归属的欢欣,更有成长中不可避免的孤单和痛楚。悲欢共寄,恩怨并存,在无奈中找到自己的最初,在世事的漂泊中遗留本真,最难,也最可贵。
安安放自己的心,是一生的课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