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10岁女童录视频后服毒自杀:现在都输不起的孩子,将来也赢不了

10岁女童录视频后服毒自杀:现在都输不起的孩子,将来也赢不了

作者: 落凡尘缘 | 来源:发表于2018-04-01 22:32 被阅读0次

    平凡的小幸福  以前文章首发于 择学堂

    这两天,有一则新闻让人十分沉重和心痛。10岁女童家中服农药自杀了,留下一段长达3分25秒的告别视频和一封两页的手写遗书。

    告别视频中,这个四年级的女孩,红扑扑的脸蛋,一脸稚气地对着镜头:

    爸爸妈妈,对不起了,我要走了,我要上天堂了。

    谢谢爸爸妈妈你们照顾了我这么多年。你们是打我骂我,但是我知道一切都是为我好……你们两个谁都不要和谁吵架。你们吵架我在天堂走得也不安心。

    再见,我们会见面的。记住我的样子了么?我的样子很漂亮的。

    她说会在天堂保佑父母家人;她还说她生日时记得在她坟头送蛋糕;她甚至提及了所有亲戚的名字,甚至会吐槽说自己其实很漂亮虽然有点胖……她还一再说了,爸爸妈妈我知道你疼我,但我的时间没有珍惜。

    而除了视频外,她还留有遗书:

    自己死亡的原因不是因为父母,也不是因为老师,而是自己的原因。还交代父母,把自己的东西送给两个好朋友,并要求父母“好好的”。

    无论是否已经为人父母,看到这样的新闻都让人好揪心。一个才10岁的小女生就这样走向了极端。

    看到这则新闻我也陷入深深反思,有多少孩子因为一次挫折就觉得自己输了,失败了,没希望了。

    2017年1月13日,广西梧州藤县一初中女生,在考试中离场进入厕所后从四楼跳下,留下字条称“不想学习,唯一的愿望是做个厨子”;

    2017年1月17日,云南镇雄县一位17岁留守少年喝农药自杀。他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每年只回来一次,而父亲一回来就打他。

    2017年4月19日,广东深圳一高三女生留遗书跳楼,称“父母都不理解我,万一没死给我一刀”。

    或许,在大人们眼中,现在孩子真是太脆弱了:就因一句批评,一个误解,一点挫折,就要草率地结束了珍贵的生命。

    我想说的是,孩子,你要学会面对你现在所谓的输和失败,有输有赢的生活才是人生呀。如果现在都输不起的话,将来还会赢吗?

    孩子为什么会输不起,其实是太想赢

    著名主持人杨澜在她的一篇文章里写到:我的女儿先是在一所公立小学读书,然后在北京的国际学校上中学。

    有一次我在问她两种学校的教育方式有什么不同,她想了想回答说:

    在本地的学校,老师总是让我们别犯错误;在国际学校,老师鼓励我们不要怕犯错误。

    这种教育方式的差异给孩子造成的心理影响显而易见。

    我也曾经看过一期的电视真人秀《最强大脑》节目,其中一位12岁的中国小男孩和一位同龄的意大利男孩同时竞争,看谁能用最短时间记住102位新郎和新娘的排列顺序。

    当意大利男孩先报出自己的排列时,而且结果完全正确。中国的这位12岁男孩受不了开始嚎啕大哭,当主持人问他为什么,他哭着说:“我记对了,可是排错了!”

    他绝望伤心地几乎想要放弃答题,认为自己肯定错了,输了,最后在家长和嘉宾的劝说下才带着哭腔地报出自己的顺序。令结局大反转的是,中国男孩因为用时较短,反而成为最终胜者。

    这期节目播出以后,网友们的评论非常多,大家关注的重点是中国的孩子太害怕失败,中国的孩子压力太太了,输不起啊。

    为什么孩子这么怕自己犯错误呢?因为犯错误就意味着失败。失败就意味着自己输了,辜负了爸妈和所有对他寄予厚望的人。

    孩子背负太多的压力,为什么输不起,其实是太想赢而更加怕输。

    父母要接纳孩子的情绪,体会孩子的感受

    我们成年人,面对大小失败时,也无法每次都能做到风轻云淡,何况我们的孩子。在面对失败、困难挫折时表现出来的情绪是再正常不过了。

    哭泣,不高兴,就是很正常的本能情绪反应。没有人喜欢失败,但要接纳失败带给我们的情绪反应。

    这些反应再正常不过,并且它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有了这些情绪的宣泄,我们才能更快更好的恢复过来。

    这种保护对于孩子来说更加重要。让孩子做情绪的主人,学会和自己的内心相处,家长不可乱帮忙,一发生孩子遇到失败生气悲伤的时候,极力否定这种情绪,妄想立刻把孩子从不良情绪中拉到现实世界。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英国心理治疗师尼克·卢克斯摩尔说,“无休止地从失败的经历中保护孩子们对他们是有害无益的,当失败再次发生时,孩子们就会觉得很羞耻、难以理解甚至难以接受。”

    但父母常常在无意中剥夺了孩子对于失败的体验。

    一些家长因为担心孩子不能承受失败,早早的替孩子铺平道路;因为心疼孩子面对失败时的挫伤,自以为是的替孩子去解决问题;或者有的父母干脆认为因失败产生的情绪根本不值一提……

    种种这些过度保护、控制的做法,都是在剥夺孩子的失败体验。一个很少体验失败的人,当然会难以承受失败,或者很容易被失败重伤。

    孩子在失败输了之后产生的情绪,具有积极意义的,当这种情绪在合理范围里,它将引导我们更加努力,把输掉的赢回来。

    家长一方面要引导孩子在面对失败时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们也要接纳孩子的情绪,体会孩子的感受。另一方面给孩子足够的空间,不过分干预孩子的情绪。

    别忽视了家庭的情感交流和引导

    父母之间不恩爱,无法给予孩子鼓励,无法及时聆听孩子的困扰,在学习压力、作业压力中,家长把压力又转嫁给了孩子,造成家庭幸福感的全面瓦解,这也是孩子们脆弱的原因之一。

    回到自杀的女童身上,她的家庭背景比较特殊:

    这个家共有三个孩子,她是第二个孩子,上有姐姐、下有弟弟。遗书上也说,她的妈妈经常打她,孩子家庭温暖缺失。在这种家庭环境下,小孩的成绩确实不太好,语文、数学经常不及格。

    父母没有及时聆听、关注孩子成长的困扰,难免会让孩子缺乏幸福感。这一点我也深有体会:

    期中考试结束后,女儿放学一回家就把自己关在自己的房间里不说话,我问她是考的不好吗?她也没说话,眼睛红红的,继而哇哇大哭起来:妈妈,我为什么老是考不好呀,我的数学这次考的都倒数了,你说我该怎么办呀,”

    看女儿如此难过我心情也不太好受。过一会,等女儿心情平复了,和她好好地沟通了一下:

    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失败,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学习就是反复练习、不断思考的过程,考试成绩不理想,只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就能改变眼前糟糕情况。哭可以宣泄,但哭完要回头思索。经后,你遇到的挫折可不止没考好那么简单,但道理都是想通的。

    听完,女儿擦干了眼泪,翻开书本又投身于学习中了。

    让孩子明白“享受过程”比“赢得胜利”更重要

    刘墉在写给他女儿的一篇文章里写到:

    这世界上并非一分耕耘,就一定有一分收获。有时候,你可能用的种子不好,水土不对,再遇上坏天气,结果下了最大的功夫,反不如那些天时地利人和都对,却没有努力的人收获来得好。

    中国有句俗话——“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也是这个道理。不见得你最用心的,就一定成功;反而可能无心中造成的机缘,使你获胜。但是会不会因此,你就不必耕耘了呢?

    错了!尽管不见得一分耕耘能换来一分收获,但是耕耘多的人总能有较多的收获;这就好比守株固然可能碰上一只自己撞上树的兔子,但绝不可能比得上主动出击的猎人。

    人生如同一次次登山,登顶那一刻固然可以狂喜,但攀登的过程也是能让人感到充实和快乐的。其实在山腰还是在山顶,都有精彩的内容。

    钟爱“过程”的人,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不管吃再大的苦,受再多的累,都能坦然面对,怡然自得,心境如水。而令人奇怪的是,往往越是注重“过程”不注重“最后结果”的人,越是不仅“过程”美好,而且“最后结果”更佳。

    人越明白“过程”的重要,越能感受出“过程”的趣味,享受这样的成长过程比赢得最后的胜利更为重要。

    让孩子学会“成长必须靠自己”

    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走入“唯分数”论。

    学习成绩、考试分数也只是反应了孩子的掌握知识的情况,“学习成绩好”也许代表你聪明,或者是努力。它也只是和善良、真诚、乐观千万个美好的特质一样,组成我们个性的一部分。并不能成为评判个人成败得失的唯一标准。

    我们不要一味地去强调高分成绩好而忽视了其他重要的品质的培养。更要教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心灵、人格的成长更为重要。

    孩子在遇到困难挫折时,缺乏克服困难挫折的勇气和智慧,心理承受能力差也会容易走向极端,我们平时要锻炼孩子的受挫能力,培养他们迎着困难而上的坚强意志。

    人生就是要有成功、有失败,才有意思。谁都不可能总是赢吧?不经历输,怎么能应对失败呢?你今天失败了,痛定思痛,检讨改进,明天反败为胜不是更有意义吗!

    刘震云在他的作品里写到:生活本没有输赢,但如果你一旦有了胜负心,那就便是输家。

    输赢本是常态,输了没什么大不了,从小乐观,从容地看待成功与失败,孩子将能有不怕挫折、奋勇向前的人生。

    愿每一个孩子能正确地对待输赢,做一个现在即可以输得起、将来也会赢得起的聪明智慧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0岁女童录视频后服毒自杀:现在都输不起的孩子,将来也赢不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rqz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