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诗意生活日记|品读古诗词(一)

诗意生活日记|品读古诗词(一)

作者: 璞玉自然 | 来源:发表于2017-03-28 14:25 被阅读251次

晨练,一边走路,一边誦背古诗词。小桥流水,亭台楼榭,园林景致等,一幅幅图画,诗词的虚实景境,纷至沓来,仿佛置身其景、身临其境。跑道周围的景致,一草一木,一水一石,更觉亲切、清新。

01 晏殊《莎行·碧海无波》

莎行·碧海无波
晏殊(宋)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
思量便合双飞去。
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
红笺小字凭谁附?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这首诗,上次走路背过,不解其义,似懂非懂。今早温习背诵,很快背熟了,似乎还没到牢记不忘的程度,就习惯性地重复诵记。突然,那一刻,这首诗的景境懂了。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此言妙极!古诗词,原汁原味,细细品读,渐渐领悟,细水长流,润物无声。

晏殊,一位男子,竟然写出闺阁相思之景境,着实让人吃惊,作者是在描摹自己当时的心境吗?不禁有这样一个疑问。而男子手笔之惜墨如金,之简洁洗练开阔利落,寥寥数字,这首诗品,如此之高格,就已定格。越多次读,越能够渐渐体味这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闺阁女子,相思入骨之无尽怅然。层层景物、一个个特写镜头,渐次渲染出淋漓尽致的烘托效果。

作者无声的文字让读者仿佛看到了高楼目尽欲黄昏,听到了梧桐叶上的萧萧雨声。

02 裴度《溪居》

溪居
裴度(唐)
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
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读这首诗的第一景境印象:好静、好清。一种置身于大自然的无任何尘滓的纯粹的清、纯粹的静。

心境平和、全然忘我、完全融于山水的自然舒适。空气清新湿润,读着诗句似乎就能够看得到空气中弥漫的透明的水雾。好像也能够呼吸到屋宇下面流淌的清澈溪水,无声无息蒸发到空气中、弥漫四周的水汽,身体里面运行流动的气息与外境中置于这山水间的湿润空气完全一样,并无二致。水禽可爱的鸣叫声,或娇憨笨拙、或轻盈灵动的模样,真是可爱。大自然造化神奇!

怎样的一位诗词大家,怎样的一种心境,走过千山万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历经千年之久,依然能够将当时的景境,传递给后世品读这首古诗的读者,那一刻,心如止水的心境,万物为一的生命哲理,涤荡心灵之自然陶冶。愚钝如我,虽领略不及一二,此刻,心境亦清静。

03 李白《渡荆门送别》

渡荆门送别
李白(唐)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首古诗,一句一句地读背,竟然没有特别的感觉。“山随平野尽”,这一句,写山与平野之景,精彩!同样是写景烘托送别之情,相比之下,还是喜欢李白的《登荆门望浮舟》一诗。

04 嵇康《赠秀才入军·其十八》

赠秀才入军·其十八
嵇康
流俗难悟,逐物不还。
至人远鉴,归之自然。
万物为一,四海同宅。
与彼共之,予何所惜。
生若浮寄,暂见忽终。
世故纷纭,弃之八戎。
泽雉虽饥,不愿园林。
安能服御,劳形苦心。
身贵名贱,荣辱何在。
贵得肆志,纵心无悔。

“流俗难悟,逐物不还”,物欲如壑,生活离不开物质,“穿衣吃饭量家当”,“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老话常新。过度追逐,为物所役,可以是一种选择;某种程度上的超然物外,渐觉其好,身心裨益。“至人远鉴,归之自然”。

“生若浮寄,暂见忽终”。嵇康何等忧切!无奈人各有志。

“世故纷纭,弃之八戎”。战场无情,瞬息万变,刀剑无眼,一个偶然,已过一世。

“泽雉虽饥,不愿园林”,“身贵名贱,荣辱何在”。

一层一层意思的铺陈,一次一次的婉言相劝。骨肉亲情,依依惜别,表达淋漓尽致。

结语:“贵得肆志,纵心无悔”。

05 嵇康《赠秀才入军·其十七》

赠秀才入军·其十七
嵇康
琴诗自乐,远游可珍。
含道独往,弃智遗身。
寂乎无累,何求于人。
长寄灵岳,怡志养神。

这首诗不得了,强壮精神!

乍看第一眼,冷眼视之:文人,赋诗、弹琴,女子亦可为之。“琴诗自乐,远游可珍”,遁世远游,悠闲自在,凡人皆可为之。

“含道独往,弃智遗身”,古代习武、练太极的人会比较多,练太极讲究“松、软、绵、空”。就“空”而言,强调在练习的时候,全然不用意识进行理性思维,即“去智”;全然忘掉物质身体的存在,与宇宙相融。无所分别的“天人合一”是习练太极过程中难得的、也是必经的境界,即“遗身”。古代士大夫阶层,是不是皆知悉如此常识?

“寂乎无累”。“弃智遗身”则“寂”,轻松喜悦,何累之有?“寂”非寂寞,非无所寄。精神强大到何等程度才有“寂”。精神上已无需求于任何人了,自成一体,自是一体,“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豪迈也仅是其精神表层,也根本无法代表其精神内核。

反求诸己,“何求于人”。

最近读盐野七生的《罗马人的故事:恺撒时代》,庞培与恺撒的罗马内战,对决,求之于何?都拉斯战役,恺撒几乎全军覆没,恺撒在士兵全部撤退之后,最后一个撤退。 法萨卢斯大决战,恺撒另辟蹊径,思虑周详,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重整军队,重振士气,不敢有丝毫松懈。百战不殆的常胜将军庞培依着军团步兵2倍于敌,骑兵7倍于敌的绝对优势,严重轻敌,大战前夕,在参加最高级别作战会议的众人面前断言:“在全面战斗开始之前,我们就能摧毁恺撒军队”。

第二天大决战,庞培军大败,庞培第一个骑马逃跑,一路辗转,投奔埃及,停靠在首都埃及亚历山大港等待被迎,结果被旧部将赛普提米乌斯诱骗,离开所乘坐的军队大船,塞普提米乌斯听命埃及国王授意,在海面上亲自处死了庞培。大海的海面无遮无拦,庞培一家老小以及随行将官亲眼目睹,亲耳听闻,爱莫能助,何等残酷。求于何人?

法萨卢斯大决战,恺撒完胜。战后,恺撒命令士兵轮番休息,自己则率军马不停蹄地处理系列大大小小的事情。之后,恺撒以罗马最高权力者身份去到同盟国埃及,将杀害庞培的主谋们全部处死,因为罗马公民被杀的仇,罗马人是不会放任不报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一切都在运动变化,静观其变,积极应对。

“长寄灵岳,怡志养神”。

品读这首诗的第一印象:遁世自乐,远离尘嚣,寄情山水。可是,当你一遍一遍读着这首诗的时候,内在的精神力量在生长,真真切切地在生长着,你会被读这首诗的感觉深深震撼,也会被作者能写出如此高格诗品,后世读者能够有幸读到这首佳作而深深感动。看似平平常常的一首古诗,境界之开阔,品格之高贵,绝非看诗第一眼的初步印象所能定格。诗歌还是要诵读才有感的,而且须多读、细品。

嵇康,“竹林七贤”精神领袖,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古语有云:诗如其人!细细品读这首诗,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初识了嵇康。很惭愧,如此高格的大家、名士,今日始才真正用心品读其诗、其文。

二零一七年三月二十九日

璞玉温润随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意生活日记|品读古诗词(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rsj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