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文学多尴尬
当下,文学已被动退缩为老态龙钟的艺术,迟钝麻木陈旧,不再具有先锋性与冲击力,也丧失掉了从前的那种先导影响力。
一是文学上的落伍,文学的产出跟不上当下社会发展的速度与变化,文学创作上的速度与效率跟不上人们的生活节奏所需,(你无法要求世界慢下来,这是现代化的症候) 当文学满足了速度上的快,而缺少沉淀去产出时,其内容往往缺失了文学魅力与抵达真相的批判力,造成了更大范围的文学能力上的失信。
二是在文学内容上,面对当下生活,文学陷入失语的境地,文学难以用语言恰如其分地或者艺术化地去表现世界的复杂多变性,题材上的陈旧,讲故事形式上的陈旧,人物情节的老套,语言表达能力上的不足,缺少代表性,个人化书写严重,人为的设置精英与大众的壁垒,作家缺少对内容的基础性研究,让文学处于一种停滞,甚至倒退的状态。
三是文学的泛化,文学细分为多个不同的文体形式,又细分到各个不同行业,形成各自的文体表达形式与创作要求,比如广告文案,话术,演讲稿,宣传稿件,影视剧本,影评,视频文案,产品软文等等,它们很讲究实用性,对受众发挥更直接的效用,实用的标准之一是让受众喜欢、让受众接受、让受众买单。当它们形成合力时,无形中影响了大众对文学的审美,让文学的艺术性从本体退居为次要,首先要有用,这消解了文学的艺术性,更倒逼了创作者的写作方式,他不得不去适应或者迎合,让文学面目模糊,被投机取巧者解构,被别有用心者利用。文学的工具属性自古有之,每当其工具属性占大多数时,文学的艺术能力就丧失了。
四是文学本身被外力分解了,一方面是意识形态上的钳制,这不必多言,且每个时代都存在,且强有力的存在着,关键在于作家如何去反制;另一方面是被其他新兴大众文化形式挤压,脱口秀、真人秀、短视频、微博、论坛、交友软件、电影、游戏、动漫……必须面对的现实时,曾经的读者被它们截胡了,文学的吸引力不如它们,甚至远不如它们。受曾经辉煌的影响,创作者以为这是“世风日下”,其实是自己缺少平常心,错误地判断了文学的魅力和自己的能力,让自己陷入了魔障。
文学难以深入表象,缺少根柢,而做了游魂,首责在于创作者。文学所缺少的根柢,一是创作者自身能力不足,缺少创造力,却时常追求文学以外的东西,使文学做了工具,而不是艺术生命力本身。二是创作者抵抗风险能力不足,缺少艺术家精神意志力。三是创作者专业训练不足,却又轻视传统。
我之所以突出强调创作者自身的不足,是我相信文学创作根植于作家自身创作的伟力,是其内在的精神力量支撑着,是作家决定文学,而不是文学决定作家,是作家决定作品,而不是外在决定作品,在喧嚣的世界里,我们应该构建一个文学家的内在精神世界——是我知我有能力显露而成为文学家,不需要别的什么人来给我带王冠,对自我有清醒认知的作者,不会陷入无知的彷徨与盲目的自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