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一个人问答录(90)
问:从生存社会到感知社会相距多远的距离?
答:说短,就在一念之间,一瞬即变;说长,跨越千山万水,相隔两个世界。两个社会的差别并不是环境、经济、物质条件,其实质就是观念之别,人类要从生存观念转换到感知观念上来,是非常困难的,人类脱离生存观念有两难,一是生存观形成的原始性,生存观是从人类的初级开始的,从人们将一切事物对象化认识起,生命及物概念就逐渐形成了,这种物化一切的思维模式必然将人的生命看作独立的存在,从而派生出生命逻辑和生存理念,这样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是根深蒂固的,渗透进人的意识与行为里,深入骨髓。二是人类建立在生存理念上的文明已有数千年之久,与之相应的意识形态已经固化多年,伦理、道德、文化、思想已经由此形成并传承多年,人的心理、精神及情感已经被反复驯化,本来是人的主观意识,可已经化为人不自觉的行为,经历、经验和时间,已经让人类积重难返。
问:我们能否将错就错一直如此走下去?
答:显然不行,人类为什么矛盾激化、冲突不断,其源就出自于生存竞争逻辑模式;人类举步维艰、处处有难,其源就出自于生存竞争的人间伦理;人类文明发展不断触壁、科技创新受限于伦理,其源仍然出于生存理念的窘迫。将错就错错了几千年,人再也错不下去了,人也不应该再错下去了。
问:人类有可能改错吗?
答:知错就改,这是人类的基本智慧。为什么小错不断改,大错改不了?
问:这算大错吗?这是不是原错?
答:原错更得改,人类用智慧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自己,为什么就不能改变原错?况且,这个原错给人类造就了多大的苦难?耽误了人类多长的时间?
问:人类能改变吗?
答:准确地说,是改换,是换成另一类人,有另外的思想观念,有另外的行为目的。
问:你说的是脱胎换骨、重新做人吧?
问:不用再开出长长的项目单了,人们为什么没换?人们该怎么换?
答:把适应于生存的世界换成适应于感知,把生命竞争中的人换成共同感知中的人,所需更换的内容及项目不是我能够罗列得完的。事实上,不是怎么换的问题,是人们根本没有换的觉悟与认识。为什么没换?是人们不知道为什么要换?用什么来换?当感知论出现,人们这才第一次知道了有替换方案,存在有另一种理念的参照,人们终于明白过来以后,换的意识兴起,换的欲望高涨,这才是人类存在方式替换的开始。
问:从生存方式更换到感知方式,人类将经历怎样的过程?
答:从概念上看,并不需要像进化一样漫长的过程,因为人类的智慧能力都已经高度发达,信息和思想观念的传播与接受都绝非过去时代所能比,人类现代化观念的快速更新就是有力的证明,人们求新求变的欲望长盛不衰,这就是给存在理念的替换准备好了机会。当然,两个理念的替换是人类有史以来意识形态的最大变动,并不像一些思想革命和政治革命那么容易实现。人们认识和接受感知论就需要很大的机缘、很大的胆识和很大的勇气,因为它与人们习以为常的观念大不相同,人们习惯性地将用怀疑和抵制的态度来对待。感知论最初的传播和接受,绝不比哥白尼和布鲁诺的日心说的遭遇更好,人们本能的抵制来源于认识的惯性和自以为是的智性,这也属正常,运行了数千年的文明、文化以及意识形态遭遇颠覆性的挑战,人们会不加思索,本能性地抵挡。为了心里的自尊,也为了虚弱生活最后残存的自信,否定是人们最后的武器,就从这一点上看,感知论的传播不容乐观。
当然,亦不能一概而论,任何时候,人类都有思考者和早醒者,他们会发现感知论的不同凡响处,他们会发现感知论的价值,他们会发现感知论的宏大企图,他们会群起而追随感知论。这是感知论得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第一股支持力量。不过,可以预见的是,感知论很难得到权威理论家们的认可,因为这意味着他们秉持的理论的瓦解,几乎没有人有勇气用感知论来全盘否定自己。还可以预料的是,感知论不会得到学院派的理解与支持,因为感知论太不正统,而且可能也缺乏严谨的理论性和学术性,学院派深陷于学术的泥潭不能自拔,他们哪有功夫、哪有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名不见经传的感知论,他们会视感知论如草芥,拒之门外。(接下)
本书《感知新世界》已在亚马逊、京东上架销售,如需完整了解感知论,进亚马逊、京东搜索:感知新世界,即可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