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非暴工作坊大约是第六次了,印象同样的深刻,有火花,有反思。
一,拿什么给你的“老师”?
来的学员一半都是体验过我的工作坊再来的,好多是有心理学基础的朋友,有些是我网上带读过的伙伴,有些还是我的“老师”,我还去听过她们的课。
说实话,我既欣喜,又有点忐忑。——
我将拿什么新东西去分享给这些新老学员?
非暴工作坊的火花与反思20181209
有两个白天,我躲到了单位没有人的空间,呆坐,辗转。翻书?我线上课似乎讲透了,没啥好再介绍的;游戏?第一模块的主题需要更平静的觉察游戏导入;案例?第一次讲,需要由浅入深,时间可能也不够。枯燥?小组活动几轮合适?……
还是先做个冥想,停一停吧。
哎呀,不如先读英语吧。
看吧,设计一个合适这批学员架构的完整系列课,突然觉得挺难的。
我有了压力。压力是好事,它在提醒我,我在讲授知识模块和逻辑时,对自己有要求:我希望我的课一定不是书上看似简单的理论再现而已。我想呈现的是激发觉察的体验式活动。什么活动更好,更好呢?当我否定一个又一个,这个太简单,这个太突兀,这个需要铺垫,这个会来不及……紧张出来了。最后,还是选用了德国工作坊的开场仪式,我们灵性的双眼点亮它,才是非暴学观察的第一步吧。
二,集体迟到的哀思
另外,当天的课开始了,人还没来……付费后的大家,迟到的如此彻底,哈哈捂脸🤦♀️哀思。而一个学员带着孩子到的比我还早,我好抱歉(我来的比我自己理想的晚,以后要学会提前确认。)看着孩子好奇的问这问那,我和她就干坐着等其他人的30多分钟里,我承认,感觉有点长,有点忐忑。这不是正好要给紧张加点料啊!
不过还好,正式开始后,第一轮的结构性聊天,大家的期待,兴奋,感激,抱歉,都顷刻吐露,真诚让大家慢慢的安于当下。
接受不能改变的,接纳自己可以改进,可以灵活自如。这是哀思的意义所在吧。呵呵
非暴工作坊的火花与反思20181209 非暴工作坊的火花与反思20181209三,这是互相成就的时代
课中,学员觉察力很好,有些及时反馈对她生活的启发,让我感觉,工作坊的魅力,真的是永远无法预知学员会在哪个点“得到”,有些是疏通了过去,有些是花开在未来。变化是自然而然的,有时,甚至不需要刻意练习,变化也悄悄发生了。人与人面对面学习,是最奇妙的化学反应。同时,亦师亦友同堂,让我领悟更深:这是一个互相成就的时代!我们需要互相支持,卸下一层一层身份,我们在寻找相近的美好的灵魂~
非暴工作坊的火花与反思20181209四,工作坊里的拒绝❌和弥补
再说说课的一些意外:最后分享环节一个伙伴突然详细说起自己被家人误解的困惑。我有点意外,坦率的回应这个困惑可能和今天的主题有点不同。心想这个结束仪式恐怕没有时间帮助她好好现场解决了。就简单的给她分享了一些我的思路。可是,我知道那些是倾听的绊脚石“分析,建议”。说完,自己其实也不满意。
到了深夜,我觉察自己还是在意这个部分。仿佛还能看到她急切的眼神,内心的翻涌,和孤独。
23:20分左右,我坐起来,给她发了消息:
非暴工作坊的火花与反思20181209我这样做,是因为要做真实的自己:舒服自己,也看到他人。它没有那么难,可是真的很暖,说完,我就平静的睡了。
非暴工作坊的火花与反思20181209我是如此平凡,平凡到这几天又要做困兽之斗,去无人的山洞磨下一节课去了。游戏做哪个?案例比例如何设定?倾听形式用哪个才能既锻炼到学员又不至于散乱……
不过不怕的,难道还能比上一个更糟吗?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