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开尽白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
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苏东坡《赠岭上梅》
读这首诗的时候,我因为喜欢第一句,“梅花开尽白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就一直纠结,这个白花是百花还是杂花。据说岭上梅花累经增植,白者为多,那这里还是应该杂花。这首诗写的是赠岭上梅,可是全篇没有描写梅花,写的是梅花开尽后梅子黄时雨的地情景。
再三品读,可以品出几种不同的滋味。
第一说的是大庾岭的梅花,作者错过了它的花开,错过了它的花谢,错过了它青涩的果实,却没有错过那细雨过后饱满的成熟,让人细品之后又觉欣慰。
第二,似乎隐喻的是人生。岁月无情,错过了风雪凛冽的少年,错过了英雄豪气的壮年,没有错过的是圆熟的中老年。
第三,作者说的也是情感,错过梅花初开时的少年青涩,错过知己或情人相知时的炙热,却在历经沧桑后收获了晚熟。
写这首《赠岭上梅》时苏东坡已经65岁,大约是在大庾岭黄梅成熟的五月。他当时已经重病缠身,但是他此次北上的原因,是朝廷在四月大赦,苏东坡从边远的海南岛,一路北行,准备回到朝廷接受新的高升任命。路途经过著名的梅关古驿路,担负着国家南北交通要道的大庾岭,写下了这首诗。
或者此时苏东坡已经有感觉,知道自己老了,知道自己的状态已经和这满山的黄梅差不多。可以说这首诗《赠岭上梅》,是他当时写给自己的。想当初他来的时候错过了梅花,也错过了青梅煮酒的豪情,梅花与自己一同年华老去,一山细雨,现在处处黄梅,是成熟的果实,是也自己老之将至。
不久之后,苏东坡在常州病逝。他这一树黄梅经风历雨,最终没有平安地回到朝堂。“过尽行人君不来。”成为了永久的悲怆。
当我了解了这个历史背景,再读这首诗时就有了别样的苍凉!“过尽行人君不来。”足以牵起许多人内心的柔肠的,似乎有一种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等待之感。
我们青春年少时,因为这一句话而痛哭失声,因为相思与等待煎熬了岁月,可是过尽千帆,不见君归,人生泥泞惆怅在某处,酸楚成泪。
让人不禁感叹,在豪放里深深压抑的惆怅,红颜与青春,连这些都要错过,那细雨中的黄梅,这寂寥的人生,就真的能饱满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25821718/8c8011e96864d20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