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的背后

作者: 姝写光影 | 来源:发表于2018-01-20 13:55 被阅读28次
以“This Connection”为主题的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展览季

2018年,似乎是伴随着“区块链”一起来到我的面前。对于这个陌生的概念,我并不抵触,因为它背后的价值观是“去中心化”,这符合《道德经》的宇宙哲学观。“道”无处不在,“道”至远至近,《道德经》第四十七章上说:“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道”就在每个人的身上,尊道贵德、实现自我身上之“道”、让内心之光闪耀,每个人一生最根本的使命。

中心化的结构模型是中央集权式的、类似金字塔式的等级制模型,而“去中心化”之后,万事万物之间的链接多了无限可能。若按最简单的只含有一个层级的模型来测算,中心化结构的模型是1对N的关系,可形成N种链接和碰撞的可能;而去中心化之后,就是N对N的链接网,能够有(N的N次方)种链接和碰撞的可能。难以想象,无法预估,在这(N的N次方)种链接和碰撞中,又有多少想所未想,闻所未闻的IDEA诞生!

人类有别于其他物种的最根本原因,是人类的想象力。按照《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的观点,人类的“基因演化”一如既往慢如蜗牛,而人类的想象力却极速奔驰,让人类在“文化演化”的快速通道上突飞猛进。

图腾、公司、货币、互联网,这些都是人类想象下的诞生物,这些杰出的IDEA,一旦成为了共同的信念,就成了现实,并据此,人类开展合作,规模不断升级,从部落,到地区,再到全球,想象,成为另一种现实。基于“区块链”之下的比特币,等等新概念,新技术,也将可能成为另一场技术革命,改变人类“文化演化”的进程。

《道德经》的核心宇宙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创生万物,“道”利而不害,每一个自强不息的君子,就应该顺应天道,如同“道”创生万物一般,去创造,参赞天地之化育。而这样的创生,这样的无中生有,就是在一个个想象力驱动下的IDEA中完成,而想象力,或者说IDEA,来源于链接与碰撞。去中心化的“区块链”,促成无数链接与碰撞的形成,形成有利于诞生诸多IDEA的大环境,这些,都是创生的源泉。

我不由地想起了在二〇一七年的最后一天,我参观的以“This Connection”为主题的展览,展览在民生码头8万吨简仓里进行,这一展址的选择,透露了主办方要让“历史”、“现在”、“未来”发生对话,产生链接的意图。

8万吨简仓,曾经是亚洲最大的散粮粮仓,是民生码头最具震撼力的工业遗产。每个仓筒的内径12米,从筒仓顶到锥形漏斗底高约34米,全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展厅参观时,不由得时常抬起头来,去仰望这些颇为壮观且奇特的锥形体,它们的巨大几何形态、带有历史感尘埃的混凝土,给人一种独特的感受。它们默默注视着穿行在以“文化兴市、艺术建城”为目标的展品中的现代人,而当它们和展品“链接”互动时,即刻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

当展品和锥形简仓发生关联时的视觉冲击  摄影@LOY

“链接”不仅仅发生在现实与历史的几何形态的相互呼应之中,还发生在许许多多想所未想的地方。比如说,恐龙的尾巴和桥梁有什么关系?树枝和小板凳又有怎样的对话?抽屉和阳台的相关性?这些,只是众多展品的冰山一角,在展览中,还可以读到大量的由奇特链接而促成的作品。

展品一:

赫斯维克工作室设计的一种开启桥的方式,采用了“用更柔软的机械装置来进行桥梁变形”的IDEA,突破了传统的“以分裂的方式”让船只通过的方式。而这一个IDEA,来源于侏罗纪公园电子恐龙灵活、蜷曲的尾巴。下图展示了桥梁的各种形态,可以折叠起来成为一件独立的雕塑作品,也可以向恐龙尾巴一样由蜷曲再慢慢打开,直到平直地铺展在河对岸,整个伸缩过程由液压驱动钢铁机械,安静得如同幽灵一般。

赫斯维克工作室设计的开启桥  摄影@LOY

展品二:

上海的行道树,有相当一部分是梧桐。深秋初冬时节,梧桐树叶在飘飘洒洒一个秋天之后,已呈稀疏之态,这时就会有专门的园林绿化公司来修剪树枝,帮助它们减少开支,愉快过冬。而被园林养护工人剪下的树枝,在人行道旁堆积起来,蔚为壮观。每年在这个季节的这几天,我就想带上粗棉线劳动手套,把一棵棵修建下来的树枝拖回家去,然后,把它们立在庭院的花盆里,再然后,給每棵树枝都喷上白漆,它们就能成为最具个性、最有感染力、最有机的艺术作品。然而不幸的是,“梦想在云端,从未走下来”,上下班的路上总是行色匆匆,总是忘了带上劳动手套,有一次我略一狠心,想,就这样拖一棵树回家吧,却发现那些树枝好沉好沉…… 所以,当我在展区看到这个展品时,似乎看到了我未完成的心愿,稍稍不同的是,它们不在花盆里,而是在小板凳上,没有喷上白漆,而是以更加原始,更加自然的方式展现。

它们被安置在各种类型的小板凳上,它们是无用的多余的枝枝叉叉,而安置它们的小板凳,却是有“器”之用的,制造这些小板凳的,应该也是更加好些的木材。但在这里,位序关系发生了反转。“无用”的树枝置于“有用”的板凳之上,“无用”成了主角,而“有用”却是配角。“无用”和“有用”,因不同的场合而相互转化,也似乎在暗示宇宙的真理,万事万物之间是太极图似的相互转化的动态平衡关系,在这一场景中,我充当配角;而在另一个场景中,我也可以是主角。

“无用”与“有用”之间  摄影@LOY

太极图式的相互制约与平衡、“冲气以为和”的宇宙秩序需要“去中心化”,去中心化之后,极大丰富了链接和碰撞的可能,提供了最有利于想象和IDEA诞生的创造大环境。“去中心化”与“链接”,似乎就是相依相存,互为支撑。

当然,链接,也意味着非链接。有链接,就有断裂,有所为就有所不为,所以,本次展览的主题除了“this Connection”之外,还有“dis-connection”。

this Connection”&“dis-connection”

该选择什么,抛弃什么,是很难的抉择吗?在链接和碰撞之中,有效的链接建立起来了,在平衡和制约中,已经建立起来的链接,若长期处于“僵尸”状态,也会自动剥落。正如尼采所说的:“我们的所为决定我们放弃什么…… 持续做一些事,从早到晚,从夜晚到梦里,只想着把它做好。凡是谁如此生活,那些不属于这种生活的事,会一件接着一件持续脱落。

PS: 本文中所用图片,除官方海报外,均为LOY拍摄,感谢儿子LOY提供照片。

相关文章

  • 链接的背后

    2018年,似乎是伴随着“区块链”一起来到我的面前。对于这个陌生的概念,我并不抵触,因为它背后的价值观是“去中心化...

  • 真诚走心文案思维

    文案思维六大感悟: 001 关于链接:值得托付的背后是链接,链接的背后是信任,信任的背后是真诚,真诚的前提是“无我...

  • 链接人生——玩笑的背后

    2012年2月14日,一个特殊的日子,情人节和元宵节的重合,单身的人来说没有什么特别,最大的区别可能就是吃吃汤圆而...

  • 大道高效

    高效的链接,意味着效率奇高的知识内化、能量内化。写作本身就是词汇的链接,词汇背后代表着概念,链接建立就是思想的生成...

  • 007点评文章第11篇 一次只做一件事

    【文章标题】专注的背后到底给我们带来什么? 【文章链接】专注的背后到底给我们带来什么?[https://mp.we...

  • Android开发中的MVP架构

    Android开发中的MVP架构 这篇文章背后的故事 原文链接 MVP Architecture in Andro...

  • 重建认知:打破行为背后的感受链接

    我开心地在跑步机上,像女儿样的小仓鼠一般! 我左右张望了一下并排的跑步机上的人们,我洋溢着微笑,和...

  • 货币背后的秘密

    感谢制作、翻译《货币背后的秘密》这个系列视频的人,视频链接地址如下 https://www.bilibili.co...

  • TCP/IP协议之网络链接的背后故事

    1.当我们在网页浏览器的地址中输入URL时,Web页面是如何呈现的? web页面通过浏览器地址中的URL从web服...

  • 简年15:090 日更无爆文,但我仍然会再坚持很久

    古典说,人生就要不停的点开超链接,每一个链接背后都有着无限的可能,改变我们的往往是众多偶然事件。而我一直喜欢把什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链接的背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sht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