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合理情绪疗法之日常思考

合理情绪疗法之日常思考

作者: 诗心小鹿 | 来源:发表于2023-02-21 22:59 被阅读0次

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级五期梁艳分享2104天,2023.02.22

           

1.合理情绪疗法认为,使人们难过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不正确的解释和评价。事情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

2.合理情绪疗法认为,情绪本质上就是一种态度、价值观念,也是一种认知过程。

    结合1和2,值得思考的是我们的认知、价值观、信念来自于哪里?文化熏陶、教育习得、家族传承、风俗民情环境的影响、自身的经历、阅历……一个人的认知、信念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伴随着身心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形成,继而相对稳固,所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相对独特的信念与认知,如果用主流文化标准作为参照,意味着大多数人都有不合理信念存在,只是不合理信念的程度、表现形式、每个人的觉察不同,对自己和周围人的产生的影响程度也不同,有的需要调整,而有的或许不用。就如你认为这是个问题,而当事人不认为是个问题,就没有必要把它当成问题。

3.绝对化的要求是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通过与“应该”、“必须”联在一起。这一观念违背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回到焦点解决的思维上,没有什么是“应该”的,也没有什么是“必须”的。如果“应该”和“必须”让你生活的很累、很没有“精气神”,感受到的都是委屈、不甘、愤怒、挫败、伤心和难过,以及都是不好的、不想要的,那么不妨用“难得”替代“应该”和“必须”。“应该”和“必须”好似眼前只有一条路可走,而这条路很有可能是个“死胡同”、或者这条路的左右都是墙挡着,你看不到更多的风景和周围环境状况。“难得”是眼前有许多条路可选择,你可以选最适合自己的、也可选离目标最近的、还可以挑战最难走的、还可以根据情况在它们之间跳转,不断尝试中选择自己最想要的。不论怎么,你都将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能。

4.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就好像是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判断它的好坏一样。似以点带面、以偏概全。书上这句话说的特别好:“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而不是评价一个人”。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过分概括化,尤其是通过评价一个人的行为来评价一个人。还常常以好与坏来简单粗暴的评价一个人。实际上,在好与坏的轴线上还有一大段灰色部分。或许“灰色”才是一个正常人的日常。

5.糟糕至极是一种把事物的可能后果想象、推论到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灾难性结果的非理性信念。

    这个让我想到了,家长对孩子的一些不良言行就是糟糕至极的不合理认知。比如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或厌学在家,家长就会想象孩子一生都是糟糕的。这样想法,不仅会给自己带来恐惧与焦虑情绪,也会深深地传递给孩子。结果有可能正如所想象的那样。有句话说“关注什么就得到什么”,“想要什么就多关注什么”,所以,当你满脑子都是糟糕至极的想法,是不是意味着在不停地暗示着、时刻关注着它,于是它就来了。

6.合理情绪疗法可以帮助个体达到以下几个目标:自我关怀、自我指导、宽容、接受不确定性、变通性、参与、敢于尝试、自我接受。这八个方面正好也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不良情绪持续困扰时,不妨对照合理情绪疗法检视一下自己,或许不良情绪就会缓解、消除。

7.合理情绪疗法的重要目标就是减少求助者各种不良的情绪体验,使他们在咨询结束后带着最少的焦虑、抑郁(自责倾向)和敌意(责他倾向)去生活,进而帮助他们拥有一个较现实、较理性、较宽容的人生哲学。

    最后,我想合理情绪疗法不只停留在理论上或理性的思考中,而是能够在具体的事情中打磨。接纳允许非理性到理性的漫长过程,即意味着从知道(不合理的)到做到(合理的)是需要时间的。就如我知道此刻做好自己就OK,但还是忍不住想要去管孩子,也知道管不住,但就是管不住自己想要去管的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合理情绪疗法之日常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sio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