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老秦人的故事】77、复仇之路

【老秦人的故事】77、复仇之路

作者: 枫离秋 | 来源:发表于2018-07-22 22:23 被阅读24次

    上面我们讲过,伍奢被杀,伍子胥逃亡海外。那么伍子胥是如何逃亡的呢?

    伍子胥首先打算出楚国去宋国。

    他为什么出宋国呢?因为

    行未至,奋扬使人先告太子:“太子急去,不然将诛。”太子建亡奔宋。

    太子建在宋国。如果伍子胥要报酬,那要名正言顺。

    而太子建是宗法制度下,明确的继承人。楚平王要除去他的儿子,于礼法和情理,都不可行。

    所以把太子建握在手里是很重要的旗帜。

    但是当时宋国发生华向内乱,于是伍子胥带着太子,又逃亡郑国。郑国人对他们还不错。

    但是问题来了,按道理,伍子胥要报仇,太子建要夺权,压根依靠谁的力量?

    应该依靠晋国的力量,晋国和楚国是世仇,为什么不依靠晋国呢?

    原因有二

    其一、晋国国力衰退,晋国不可能因为这种事情,跟楚国爆发战争

    其二、如果依靠晋国的力量,真的夺权成功了,那么太子建这个君位未必坐得牢固。因为晋楚本就是世仇。

    但是太子建急于夺权,于是跑过去去晋国。理所当然,晋国就敷衍过去。

    晋顷公曰:“太子既善郑,郑信太子。太子能为我内应,而我攻其外,灭郑必矣。灭郑而封太子。”太子乃还郑。

    晋顷公说:既然郑国人这么礼遇你,你何不回去做内应,我和你里应外合,灭了郑国,你就是郑国国君。

    实际上这就是一个空头票,且不说晋顷公有没有实权。就算有实权,就算灭了郑国,对于晋国有什么好处?如果灭了晋国,太子建可是楚国人,要是郑国和楚国结盟,甚至并入楚国的势力范围,晋国的中原的压制就不存在了。而楚国的势力就插入中原地区了。

    再则说,晋国的韩氏,一直对郑国是有妄想的,怎么可能同意让他去灭郑?

    但是太子建信以为真,于是回到郑国。

    事未会,会自私欲杀其从者,从者知其谋,乃告之于郑。郑定公与子产诛杀太子建。

    可想而知,凭借太子建的头脑,一下子郑国人就发现了,子产和郑定公诛杀太子建。

    建有子名胜。伍胥惧,乃与胜俱奔吴。到昭关

    伍子胥就带着太子建的儿子,公孙胜,要逃亡吴国。

    这就要问,这么多国家,何以他要逃亡吴国?我们来看看,有实力灭亡吴国的国家有哪些?

    齐国,晋国,秦国,吴国

    基本上就这三个国家,有可能灭亡。晋国就别提了。而齐国和楚国距离太远,其次两国也没有明显的冲突。秦国是楚国的盟友,不太可能想灭亡楚国。

    所以只能选吴国,吴国跟楚国是世仇,并且吴国有可能灭亡楚国。

    但是从河南地区到江苏地区,必然要经过江汉地区。楚国必定已经加紧搜捕。

    在经历昭关,是最为凶险的一次。

    昭关欲执之。伍胥遂与胜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后。(《史记》)

    到昭关,关吏欲执之,伍员因诈曰:“上所以索我者,美珠也。今我已亡矣,将告子取吞之。”关吏因舍之。(《吴越春秋》)

    到了昭关,官吏就要抓他,伍子胥骗他们说:君王之所以要抓我,是因为他要索取珠宝,现在宝珠丢了,如果你告发我,我就说你拿走了。

    于是官吏就放了他。

    后来小说家演绎,又是东皋公,又是一夜白头,并不可信。甚至于说《吴越春秋》记载的历史情节,可信度也不是很高。

    在《战国策》记载

    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蓤水,无以饵其口,坐行蒲服,乞食于吴市

    伍子胥躲在商人的货物中,才出昭关。

    伍子胥于是继续带着公孙胜逃亡,后面的人反应过来了,于是在后面追他。

    前面是一条江,后面是追兵。这个时候,有个渔翁正好乘船从上游下来,伍子胥喊道

    渔父渡我!"如是者再。渔父欲渡之

    但是旁边有人窥测他,于是他唱歌说

    日月昭昭乎侵已驰,与子期乎芦之漪。(日月明亮,与子相会,会于芦苇边)

    伍子胥停留在芦苇的旁边,渔翁唱道:

    日已夕兮,予心忧悲;月已驰兮,何不渡为?事寖急兮,当奈何?(太远落山,月亮当空,事情危急,奈何奈何?)

    然后伍子胥急忙上船,渔翁和伍子胥心有灵犀,于是渔翁用力划桨,把他运到的很远的地方。

    伍子胥渡过江以后,渔翁仔细看他,看到他面有菜色。

    对他说:您在这里坐一下,我去给您拿点吃的。

    渔翁走了以后,伍子胥心想不对啊,于是产生怀疑。就藏入芦苇丛里,

    渔翁把食物拿过来,结果没有人,渔翁唱道:

    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

    喊了三次,伍子胥才出来。

    渔翁问说:我为您拿吃的,您为什么要怀疑我呢?

    伍子胥说:性命属天,今属丈人,岂敢有嫌哉?

    于是伍子胥解下身边的宝剑,送给渔翁。

    他说:此吾前君之剑,中有七星,价直百金,以此相答。

    渔翁哈哈大笑说:楚国已经张贴了你的通缉令了,抓到你封爵,赏赐粮食五万石,我要是贪财之人,我早就告发你了。你这宝剑,还是复仇用吧。

    渔翁说:请问老人家尊姓大名?

    渔翁说:今日有幸,楚国有两个盗贼,要渡江。盗贼互相投合,需要名字吗?我就是渔夫,你就是芦苇中的人,若是富贵,不要忘记我。

    伍子胥于是辞别渔翁,继续上路。

    上路之前,伍子胥告诫说:藏起你的水壶,不要暴露了。

    伍子胥走了几步,回头一看,看到渔翁已经投河自尽了。《越绝书》记载

    子胥行,即覆船,挟匕首自刎而死江水之中,明无泄也。

    伍胥未至吴而疾,止中道,乞食。

    伍子胥一直是乞食跑到吴国。

    传说,他逃亡到吴国以后,好久没有吃饭了。看到一个女子在岸边,旁边有饭。

    他就对那个女子说:夫人,能否赏我顿饭?

    女子说:我和我的老母亲住在一起,三十岁还没有嫁人,饭搞不到。

    伍子胥说:夫人救济我这走投无路之人,即使饭少一些也没有关系。

    女子知道他并非平凡人,于是说:我哪里能违背人情?

    于是拿出饭菜,给伍子胥。

    伍子胥吃了几口,就停了。

    女子说:你为何不饱餐一顿呢?

    伍子胥说:藏起夫人的饭具,不要让他暴露了踪迹。

    女子叹息说:我独身三十年,自己保持贞洁,不愿意嫁人,怎么适合送饭给陌生男人?逾越了礼仪,你走吧。

    伍子胥走出五步,回头再看,那女子已经投河自尽了。因为表明贞洁。

    这个故事,当然只是个故事。因为这个故事记载于《吴越春秋》,《吴越春秋》是东汉时期才出现。男女大防至少要到战国、秦汉时期才有明显传播的迹象。所以并不可信。

    所以伍子胥逃亡的故事,以《史记》较为可信,

    伍胥既至宋,宋有华氏之乱,乃与太子建俱奔于郑。郑人甚善之。太子建又适晋,晋顷公曰:“太子既善郑,郑信太子。太子能为我内应,而我攻其外,灭郑必矣。灭郑而封太子。”太子乃还郑。事未会,会自私欲杀其从者,从者知其谋,乃告之于郑。郑定公与子产诛杀太子建。建有子名胜。伍胥惧,乃与胜俱奔吴。到昭关,昭关欲执之。伍胥遂与胜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圭,岂徒百金剑邪!”不受。伍胥未至吴而疾,止中道,乞食。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伍胥乃因公子光以求见吴王。

    当时吴国的政治势力是这么几位。

    我们知道,当年吴国的君王寿梦,想要传位给季札。结果季札不当,

    他有四个儿子

    长曰诸樊,次曰馀祭,次曰馀眛,次曰季札。

    他立长子。

    等到这位长子快去世的时候,他也立下一个规矩

    十三年,王诸樊卒。有命授弟馀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兄弟皆欲致国,令以渐至焉。

    一定要让季札当。

    十七年,王馀祭卒,弟馀眛立。

    四年,王馀眛卒,欲授弟季札。季札让,逃去。于是吴人曰:“先王有命,兄卒弟代立,必致季子。季子今逃位,则王馀眛后立。今卒,其子当代。”乃立王馀眛之子僚为王。

    等到第三个儿子也快去世的时候,让给季札,季札逃跑了。

    于是,让公子僚即位,就是吴王僚。

    王僚二年,公子光伐楚,败而亡王舟。光惧,袭楚,复得王舟而还。

    前面我们讲过,公子光伐楚。结果战败,船还被楚国人夺取,公子光不顾生死,一定要夺取这艘船。

    这个公子光,就是吴王僚的最大竞争对手。公子光是吴王僚的堂哥,他是长子诸樊的儿子。

    这个公子光可以看出能力很强,而且很有意志。连船丢了,都要夺回来。必定不肯甘于平静。

    就如同李世民,朱棣一样的人物。只不过阴差阳错,他的父亲没有传位给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秦人的故事】77、复仇之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sir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