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职场菜鸟成长记人在职场
比懒更可怕的是,无效努力

比懒更可怕的是,无效努力

作者: 阿聊不见了 | 来源:发表于2018-08-28 10:11 被阅读1次

 大家好,我是阿聊,这几天常常听到说:她已经很努力。

想必你经常听到这句话,比如说对明星实力评判之前,总有粉丝会这样正名。

实际上大家都清楚,努力并不能说明什么,一个人的努力和她的实力,预期收益,享有认可,并没有绝对实际性关联。

肯定,努力很重要,但当所有人努力的时候,它只是一个前提,并非加分项。努力于农耕时代,和努力在互联网时代,不是同个概念。

相信屏幕前的你,不会满足卖红薯,种地发家致富,甚至不会满足,985+公务员这样稳定的才程序化生活,况且这样的生活不是努力可以办到的。现在,劳力已经被更低成本,高效的机器取代,连顶级的智慧都被阿尔法狗打败。

不妨设想一下,只靠努力,究竟能走多远。努力是一件好事,在我的身边,努力现象很普遍。

身边优秀的人,从学生时代开始就全力组织学生社团,参加志愿活动,疯狂争取实习机会,用洪荒之力消耗自己青春的热血。可是很多时候我们是不知道我们这样透支身体,这样做,只是因为身边的人都在这样做。

细想过来,自我提升的跨度,绝对比不上所付出努力的量级。今年要更加努力,一次次雄心勃勃,在朋友圈宣告之后,不妨认真想想这个问题。

自己付出的努力,是否是有效的投资,还是一文不值,是理想中的厚积薄发,还是只能感动自己。

一、努力的方向正确的么?

战术上的勤奋,与战略上的懒惰

千万努力付诸东流,其根本在于没努力对方向。

试问,有多少人知道自己为何要努力?有多少人在做一件事之前,会考虑做事的动机、目标、途径以形成宏观蓝图?

现实中,90%的人只能看到大神在做什么,10%的人会观察大神怎么做,只有不到1%的人才会思考大神为什么这样做。

看到网上的牛人作息,感慨之余,照搬用之,结果呢?这种战术正确吗?

战术这种东西,可以参考却不可照搬——国民党的军事战术和具体部署,可能适用于在规模、技术等方面都存在差异的共产党吗?

也许你会说,对高三学生来说,战术比战略更加重要——短期目标就是提分,不需思考原因,只要跟上老师安排的节奏就好。但是缺乏战略意识,也就意味着你不知道这样做的目的。

最终,驱动你去执行计划的,是被动的推力,而非主动的动力。而这种被动的姿态,往往会导致心理上的抵触,从而引发拖延症和效率低下。归根结底,付出努力后一无所获,源于努力目的不够明确。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此时此刻手中正在处理的事务、短期内想要实现的目标,乃至长期发展方向,都能有清晰的认识和规划,那么他努力的方向基本不会有偏差。效率和成功这件事,也就是水到渠成的结果了。

二、你的努力是否值得

成本与收益的权衡

学过经济学的小伙伴都非常清楚成本和效益两个概念:一个理性的人,只会去做效益高于成本的事。当然,效益不仅限于经济收益,也包括学识上的收获、才能上的长进、获得的愉悦感等;而成本也涵盖经济、体力和精力投入等多个方面。

因此,权衡投入成本与预期回报谁高谁低就变得非常重要。

商人通过比较不同商品的成本与收益来制定生产策略;学生通过权衡玩耍的快感和被教导主任抓到的潜在风险,考虑是否要逃课。这种权衡也贯穿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方说,放弃玩乐的时间去读书,就是一件效益高于成本的事。成本是放弃一时欢纵的愉悦感,而效益是更丰富的知识储备、资本积累,以及它们可能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

而放弃休息的时间去工地搬砖,看上去就不够理性了——除非你认为自己的时间成本和体力只值20块的时薪。

读到这里,你应该就可以更加理性的看待自己的“努力”了。如果成本高于收益,那么不如立即停下这种努力——把努力用错地方,比不努力还要吃亏。

三、你的努力能否变成竞争力?

自我定位

古语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有另一个更通俗的名字,叫做自我定位,它涵盖以下方面:

1、对自身优劣的分析

“优劣”可分成两类:绝对优劣和相对优劣。绝对优势,即社会公认的具有竞争力的能力或特点,如勤奋。

而相对优劣,不能被绝对地判断为好还是坏,它在不同环境和不同的人身上,往往会发挥出不同的功能,比如性格上的开朗或内向。

2、对自己偏好的认知

你喜欢充满竞争还是相对平和的工作环境;你投资的风险偏好是高是低;你喜欢和家人共度周末,还是更想一个人静静地喝酒。

对自我内心意愿的充分认识,决定了未来的生活状态能否让你满意;而这种满足感,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着你的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

随后就是知彼,我将“彼”这个字定义为,除自身外的所有物质存在形式:

⑴竞争对手,这也是“知彼”最直接的含义

⑵市场竞争情况

例如,学金融的同学都想进投行,那么投行界的竞争就会比其他市场竞争激烈得多,投行公司对毕业生的筛选标准也会相应提高。

⑶大环境

大环境一词包括成千上万行业构建起的宏观体系,如社会供给、社会需求,时代方向、文化环境等等。

事实上,很多人都不曾理性地分析过自己。至于对宏观环境观察透彻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但这个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环节,是相当重要的,它对于你整个人生的指导和引领作用,甚至超过了高考。

四、你的努力能否带来回报?

存在关系不等于因果关系

很多人拼死拼活地学习,不是为了获取知识,而是为了模仿别人的成功之路。

“那些成功的人学习很厉害,如果我成绩变牛X,一定也会像他们那样成功”

“我如果辍学,说不定就是第二个乔布斯”

很多人都会陷入这样的思维误区:把“存在关系” 和“因果关系”划等号,以为学习好就一定工资高,放弃学业就一定能创业成功。

然而大多数情况下,两者只是共享几个影响因素,而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

例如,我们设计这样一个简易的模型:

学习成绩Y = a1·X1 + a2·X2 + a3·X3;

成功指数W = b1·X1 + b2·X2 + b3·X3 (假设成功可以量化);

X1定义为勤奋程度;

X2代表智商;

X3代表办事效率。

通过公式,我们当然可以总结出这样的结论:做事勤奋、智商高、效率高的人,往往可以在学业上获得佳绩;同时,拥有这些特质的人也会在事业上更加成功,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

因此,“学习成绩”和“成功”在某些程度上,是有一些关联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更好的学习成绩能够注定让你有更高的成就,考上985/211就可以护送你走上人生巅峰。也就是说,“学习成绩”优秀和“成功指数”高并没有因果关系。

总而言之,“学习成绩”并非“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而只是它统计意义上的参考因素之一。

当然,两个名词真正的模型,还包含了技巧、情商、应变能力、沟通能力等影响因素。由于教育程度是某些职位的进入门槛,“学习成绩”或许也是“成功”的影响因素之一。

甚至也许,这个模型根本不是线性的——某方面能力的超常发挥,没准可以弥补所有短板,让你达成某些意义上的“成功”。这时你就会发现,基于一点点缺陷而否定自己的全部,是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同时,你为之努力的事情也许并不能带来成功,而只是和成功共享一些影响因素。

最后的结论就是:努力从来都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努力也不是终点,而只是一个起点。明白了努力的定义和性质,才能更好地高效利用精力,让辛苦不白费。

相关文章

  • 比懒更可怕的是,无效努力

    大家好,我是阿聊,这几天常常听到说:她已经很努力。 想必你经常听到这句话,比如说对明星实力评判之前,总有粉丝会这样...

  • 【日更14】请停止无效的努力!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自以为很努力了,感动了自己,但其实并没有什么用。 比懒更可怕的是无效的努力,因为懒不过是让你停留在...

  • 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无效努力

    比不努力更可怕的 是无效努力 前几天,看了一部讲述医护人员生活的纪录片—《人间世》。 其中一个情节,让我久久不能平...

  • 比懒惰更可怕的,是无效努力

    每一天我们面对的事情都隐藏着不同的回报,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更多的时间、精力花费在回报率高的事情上。 想想看你一天中...

  • 比懒惰更可怕的,是无效努力

    经常有人吐槽时间管理让生活变得机械,缺乏活力,实则恰恰相反。 正如贝利所言:我们提高生产力的关键,在于创造出更多时...

  • 无效的努力,比不努力更可怕

    图片发自简书App 01 小乐上的是一所“二本”大学,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她就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奋斗,力争上游...

  • 无效的努力比不努力更可怕

    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有人感慨,自己辛辛苦苦工作一年,好像都没什么收获:别人职位上升,他上升的只是血压;别人薪资增长,...

  • 2019-01-14

    敬爱的李总,亲爱的家人们: 大家好! 2019年1月14日,我的日精进第4天。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无效努力 1·比...

  • 无效的努力有时比不努力更可怕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这是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在考试前后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学习努力了就可以从考试当中体现出来,考试成绩...

  • 2019-04-24

    又是负能量爆棚的一天。 懒真是可怕 比懒还可怕的是什么 大概是意志力薄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比懒更可怕的是,无效努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skf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