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跟着爸爸从外地转学到一个贵族学校,与校长在桌上谈砝码,介于琳优秀的履历,校长决定免去她的学费。
琳也由于自己能帮家里减轻负担而暗自窃喜。
琳与格蕾丝相识是在拍照的时候,琳戴着一粗框眼镜,额前的头发被风吹乱的不成样子。格蕾丝帮忙整理头发还让摄影师重新拍一张。
就这样,她们成为了好朋友。
殊不知,进入格蕾丝的世界等于进入了撒旦的花园。
最初是友谊,帮助格蕾丝过关。
到最后,变成一种交易。
他们以“钢琴课”为由进行一系列作弊的培训。
双赢。
这对琳来说。
转折是在有次帮忙作弊时,猛然发现场上有AB两份答卷,而同为天才的班克发现了旁边同学作弊,便在交卷的时候接机向老师告发。
最后,琳因为这件事而与全额奖学金擦肩而过。
格蕾丝和他男朋友由于要参加一个重要的考试,最后在金钱的利诱下,琳答应帮助他们做最后一笔交易。
人手不够,格蕾丝男朋友便设计班克错失奖学金良机而加入到这一个计划中。
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班克突然威胁要多拿100万,否则不发答案。
无可奈何,他们只得付。
考试快结束时,由于班克的临时反应不佳,被考官抓了个现形。
琳凭借快速的临场发挥而完成任务。
结束后,在机场的琳抱着父亲哭了又哭。
班克也因为作弊而终生不得参加此类考试而退学。
琳见到了班克,但班克威胁她如果不跟他做作弊的交易他就把之前的事捅出去。
琳摔门而去。
把他们之前的事全向领馆坦白了。
那么同样是天才的琳和班克有什么区别呢?
我想可能是欲望吧。
琳最初帮助格蕾丝的时候是出于友情。
那么后面“钢琴课”的举办,则是她在父亲的抽屉里发现学校出尔反尔收赞助费。
最后一次大规模的作弊,也只是因为自己也想出国留学。
即便是计划成功了之后,她也没有去拿她应得到的钱。
她一直知道自己要什么。
也一直明白父亲对她的好。
一直在成长。
反观班克,自从他被抓现行之后,他就一直深陷欲望的泥潭无法自拔。
翻新了之前的洗衣店,把作弊的产业伸向国内其他的考试,受众面更广。
他的眼睛里只有那永久的利益。
他一直被动接受别人带给他的伤害。
比如母亲因为洗衣机坏了而只能手洗时,他帮忙洗,而不是去修洗衣机。
比如被设计扔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垃圾场,他也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而不是怎么找寻其他方法。
他适合循规蹈矩的认真复习考试。
比如有一个同学想让他帮忙自己作弊,他拒绝了并告诉他自己昨晚是认真复习了。
他是什么时候决定向万恶的金钱屈服了呢?
也许是在错过奖学金考试的时候吧,又或者是在自己知道被设计的时候但又不得不向资本屈服的时候。还是母亲在学校寄来的退学通知书上签字的时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