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这一部分包含了2、3两章。书写的是未来,却从历史讲起。这其中的立意不是惯用的历史视角:审视过往,用已知去指导未来,让人类在通往征服世界之路上尽可能一马平川。而是从关系出发,运用人类与动物关系改变的最佳原型,描绘出我们与未来超人类最具画面感的场景;用上帝视角让我们接受,动物现在的被驯养,将是我们最可能的未来。
两章在我看来围绕论证一个核心问题:人之所以能凌驾于其他动物之上,究竟是智人基因天生高贵,还是仅仅为一群合众的流氓地痞?
1.我们身处的“人类世”就是一部改写自然关系的剧本
书中把过去7万年的人类时代统称为“人类世”,因为人类改变了承受者的自然角色,能够独自推动全球生态的不断变化。包括人对其他动物的猎杀(人与自然关系),以及人用智能设计来彻底突破基因选择的限制(人整体的内部关系)。
剧本开始:我们与动物是朋友
狩猎采集时期,科学考证支持所谓的“泛灵论”:万物的相关方对任何事情都需要不断协商。也就是大家皆平等,人类与其他动物并没什么不同。
比如:人类会和动物对话,说采集吃的植物茎不会伤害对方;就连《圣经》也能找到人与动物对话的最初痕迹,尽管这本著作本质为的是捍卫人类地位为上帝独特创作的更高地位。
这里的关键词是:平等。
剧本发展:我们是主人
农业革命后,人类通过驯化创造了新的生命形式:家畜。人类与动物地位发生了根本改变。
(1)家畜生存环境的改善
比起还会遭受自然因素不时侵害、生物链上下游夹击的威胁,家畜拥有了衣食住行各方面更丰厚的待遇,也减少了更多繁衍和生存的压力。
(2)家畜情感需求的压抑
但随着繁衍进化,家畜在深层的感官及情感架构方面,获得更多的是生不如死的体验。
家畜和人类一样,在进化过程中拥有好奇心、社交等需求和欲望,但在关闭的栅栏,人工受精的性催化下,它们不仅丧失了原本在自然进化中可以提升的社交技能,更可悲的是连最本能的主观情感也得不到释放。
这里,作者引入了一个贯穿全书极其重要的概念:算法。用算法来重新定义生物本身运作机制,这种数理算法甚至可以解释主观感受层面的感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性”。这些不同的算法掌控了包括人在内的可以产生情感的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命科学已证实)。
算法:指进行计算、解决问题、作出决定一套有条理的步骤。
比如:菜谱里某道菜的做法步骤1234就是一个算法;自动饮料机根据你按钮选择,制作出咖啡、茶的这个过程也是一个算法。
人类则是感情、感觉、思想共同运作的算法结果。而更为复杂的是,其组成部分的思想、情感都各自为一套算法。简而言之,人类是不同算法再进行复合运算的算法结果。
思想算法很好理解,举个例子:猴子在面对有狮子埋伏的香蕉树时怎么选择,它此时该冒风险去摘香蕉吗?猴子与香蕉的距离、狮子奔跑的速度、猴子有多饿,这所有变量权衡和概率大小计算的过程就是算法的运作。
而包括情感、欲望在内的主观体验相对抽象一些。还是上面的例子,猴子在看见香蕉的时候会咽口水,看见狮子会感到恐惧,那瞬间猴子所经历的百转千回的心理感受就是一套套算法的结果。
再比如:当人类面对婚姻选择时,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基因偏好成为我们评估繁衍机会的算法。当我们面对帅哥美女(代表优良基因)时,会化为生物体内熊熊烈火的欲火燃烧,最终被我们集合为一个所谓“感觉”的抽象名词。
这里的关键词是:驯养,不自知。
剧本插曲:我们是明知而为的主人
如果说狩猎采集期,人类对动物及生态系统的改变是不自知的,那么农业革命后,智人通过创造”神“这个角色,运用宗教将自己上升为宇宙中心的地位,为可以合理凌驾动物并对之进行残忍剥削找到了再合理不过的说辞。
因为神解释了只有人类才是高一级的神造之物;因为只有神,可以为人类破坏生态系统的各种后果买单,神的一颦一笑成就了风调雨顺还是天灾人祸(书中把这种行为称为”农业交易“;因为神,人类可以把动物降级为祭祀品的剥削利用,化为继续施暴的心安理得。
到了科学革命,人类进一步深化发展为世界的唯一主人。想通过破解物理学、化学的各种法则来突破基因限制,在自然世界为所欲为,连诉求某神的“遮羞布”都已经脱下,想要实现人类自身的神化。
这里的关键词是:神,有意识。
总结一下剧本脉络:智人从和众生灵同为世间平等物,通过运用改写生存规则的能力,成就了无意识到刻意塑造,将自己升级成为了世界的主人。这当中神灵冒现,表面上看是人类的主人,但实际上却是为人类的意志和利益服务,进而也注定了在帮助人类演化到能够成功更改基因规则的历史使命后,最终将退出角色舞台。
2.人类究竟有何特殊,可以从其他动物中脱离出来?
作者对人类特殊之处的回答,运用假设—》论证—》驳斥—》重新假设的多次步骤,将一个个可能的观点都进行了抽丝剥茧,严密论证,层层深入,最终留下的是耐人回味的思考空间。
(1)智人拥有灵魂?
传统一神论观点:只有智人拥有永恒灵魂。
论证逻辑:
最新科学证明动物确实没有灵魂。但在智人大脑和身体任何角落,也没有发现灵魂;
灵魂是不可分割、永恒不变的。进化论认为组成生物的细胞都是不断分裂、结合的,进化就是变化和改变,所以没有不可分割、永恒不变的实体。
结论:灵魂论和进化论相斥。
(2)智人拥有心灵?
心灵:是脑中主观体验(痛苦、快乐、爱等)的流动。是这些体验集合而成的意识流。不同于灵魂,不仅可以分割,还不断变动。其中:
主观体验的两个基本特征是:感觉和欲望;
而感觉和情感又细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
进一步,意识是由大脑中的电化反应而产生。即神经元传递的不同信号,互动创造出了复杂的电流。
归纳来说,智人不同于动物之处在于:智人的大脑通过电化反应,可以创造出以感觉、欲望为特征的有意识的心理体验。而不仅仅是部分动物身上也可以找到的无意识大脑活动,尽管它们也会以与人类相似的行为反应出来。
比如:同样是被重物砸到而发出尖叫。人类就可以感受到痛苦,但动物的狂犬只是它们大脑完全无意识的数据处理结果。没有痛苦,没有任何感觉的主观体验。
如同自动咖啡机制作出的咖啡,呈现结果不同(咖啡与狂犬),却不影响同质的算法原理。
论证逻辑:
实验1:将大鼠丢进装满水的玻璃管,在它们因绝望快放弃挣扎时捞出后,再次丢进之前的玻璃管。从丢到放弃,后一次大鼠挣扎的时间延长了。
科学家通过观察,发现大鼠大脑在一过程中释放出的某些生化物(脑波特征有变化),可以有效抵御绝望时的抑郁情绪。
进而推断出:非人类动物确实存在产生意识的神经物质。注意,这里并不没有直接说它们有意识。
实验2:动物园的黑猩猩向游客丢石头。在丢与游客躲的多回合智力比拼中,黑猩猩从收集石头、隐藏武器到掩饰表情一系列行动改进中,最终成功击走游客,达到增添自我乐趣的目的。
进一步推证出:动物不仅有意识,且有和人类一样的自我意识。
结论:因为获得了非人类动物具有自我意识的间接结论,故拥有意识流集合的主观体验并非人类独有,所以心灵也不是智人的超常之处。
(3)智人具备更强的智力和制作工具水平?
论证逻辑:1万年前的人类就已经是地球上最聪明的动物、制作工具的冠军。比如:石器时代的祖先迫于生存压力制作石长矛,保持全天24小时的清晰思维、敏锐感觉,与自然选择不停对抗。
结论:人类个体的智力和制作工具水平程度不足以让人类主宰地球。
(4)智人能够大规模灵活的合作?
论证逻辑:
蚂蚁蜜蜂有集体合作,但面对突如其来的威胁或机会,缺乏灵活性;
大象黑猩猩合作灵活,但仅以彼此认识为基础的合作范围太小,缺乏规模性;
罗马征服希腊,历史上的一场场革命证明:人类可以集合一大群人,进行更灵活有效的合作。
(5)保证这种大规模合作的本质是什么?
实验1:最后通牒博弈。在两人参与,只有拒绝或接受的对立单选条件下,一人拥有100元及自由分配权,他将如何分配。实际实验结果与理性分析结果相悖。
结论:智人的行为选择受情感限制,不仅仅依靠冷冰冰的数学逻辑。其中,公平因素占有很大成分。
实验2:大型最后通牒博弈(上百万人)。因为无法让所有人直接做出共同决定,享有分配金钱权的一方(很多人集成的群体)会出现一位统治精英来代替决策。因为做不到内部公平,统治者就会建立一套奖惩制度来维护内部秩序,维系大规模有效合作。
结论:
* 智人依靠建立一套“想象的秩序”,帮助平息个体在群体内感到的不完全公平的情感因素,来保证大规模人进行长期有效合作。
这种想象的秩序,是在主观现实(比如感受)、客观现实(比如事物存在)之外的第三种现实层次:互为主体的现实。更具体说依靠多人沟通互动而存在。比如:国家、金钱等概念。
* 因为这种“想象的秩序”涵义不断外延,发展为更加虚构的形式出现,比如教堂结婚,成为了只有智人能编织出的互为主体的意义之网。
* 在这张想象的“意义之网”上的东西,不止于过往存在过、现实正存在的具体事物,还有更多从未出现的未知虚构。
最后,当用“互为主体的现实”去区分人类与动物的核心不同时,也帮生物学解释了其用进化压力无法说明的人类变幻莫测的行为。比如:十字军东征。
但同时也部分佐证了:人类并没有比其他非人类动物高级的地方。因为成就人类主宰世界的基础仅仅是不同智人结构组合后创造的效果,而不是单个人类具备的什么超能力。
因为不存在超能之处,智人的未来也许和现在的动物将殊途同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