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微博上有一条“月薪多少才会感觉幸福”的热搜,又回到了那个古老的话题:幸福。
月薪多少才会感觉幸福?(图片来源:网络)现代社会,对人真是太不友好了!从小到大,不是在卷,就是在卷的路上。本以为大学毕业了,再也不用跟身边同学比成绩了;结果没想到,工作之后一打开微博热搜,开始比月薪、比谁更幸福了;结婚生子之后,更得比家庭、事业、小孩……
实际上,人们关于幸福的讨论和追求从未停止,幸福似乎是一条没有绝对终点的道路,人人都在渴望、追求着能让自己幸福的小窍门。
那么如何提升幸福感?
1. 钱到底能不能给人带来幸福?
按照以往的观点(Easterlin et al; 2010; Kahneman et al., 2006; Myers & Dieners, 2018),收入跟幸福感的线性相关关系不显著,即收入增长到一定水平后,人的幸福感不会有显著的提升。比如年薪20万的人和年薪200万的人对幸福的感知并没有相差20倍。
金钱和幸福感(图片来源:网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金钱的多少确实会影响到人的幸福感,而且可以让你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么你可能会说:“我也知道要努力赚钱啊,可是怎么才能赚到钱呢?”本文并不会提供财富密码给大家,如果非要知道怎么才能赚更多的快钱,《刑法典》里都已经写好了,各位看官自取。
但笔者想强调一点,金钱这玩意,你越是死命追求,它越是不会出现。所以朋友们,努力工作吧,当你工作忙到没时间烦恼的时候,说不定你的工作能力、学习技能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金钱也就自然而然地会伴随着你,你也就有更多资源去“放纵”,顺带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可能其他人会说“我现在也挺有钱的,但就是开心快乐不起来!”求求你别凡了,我告诉你吧,可能是你花钱的方式不对,如果你真的很有钱,不妨考虑一下下面这些巧妙地花钱技巧吧!
2. 花钱买体验!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物质产品变得越来越丰富,你可以买到任何你想买的东西,但这些实体产品能让你变得更幸福吗?一项研究表明,虽然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在提升,但是中国人的幸福感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升(Stevenson & Wolfers, 2008),作者猜测可能是因为中国人在满足自己物欲上的花费比满足自己精神消费/体验消费的花费要少(Dunn & Weidman, 2015)。物质实体产品的增多,不仅不会让人感到更幸福,还可能会降低人的幸福感。为了人类的幸福,科研工作者们可谓是绞尽了脑汁。
秀美河山(图片来源:网络)例如,Dunn、Gilbert和Wilson (2011)研究发现如果把金钱花在买体验上,而不是买实体产品上,会让人感到幸福。为什么呢?因为买体验比买物质产品带给人的美好感觉更持久,事后回忆起来能感受到更多的价值。有的时候还会因为物质产品占据空间过多而给人一种烦躁感,社会上也因此兴起过极简主义的生活潮流。另外,体验消费的可比性比实体消费的可比性要低得多,你可以说一张去北京的机票比去内蒙古的机票贵多少钱,但要让你比较去北京玩和去内蒙玩,让你用金钱表示感受到的体验差异,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就是说体验消费的独特性更强。最后,体验消费的分享属性也是很强的,我们可以花几千元出去旅游一周后回来跟朋友们分享,但我们花几千元买了一些新的家具,带给自己的幸福感也是有很大不同的。
3. 给别人花钱,不是在逗你!
人是社会动物,因此,社会关系及其质量也会极大地影响人的幸福感。因此,想要收获幸福,维持良好的社会关系至关重要。比如,为别人花钱可能是一种提升自己幸福的途径。Dunn、Aknin和Norton (2008)进行了一项调查,让美国人评价自己有多幸福,以及他们每个月的花费有多少是花在自己身上(个人消费和给自己的礼物),有多少是花在别人身上(给别人买礼物和捐给慈善机构)。结果发现,自我汇报的幸福感和在自己身上花钱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在别人身上花钱却跟自我感受到的幸福感高度相关。后来一系列类似研究用其他国家的样本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给别人花钱竟然可以提高自己的幸福感!
帮助他人(图片来源:网络)因为花钱在别人身上,其实算是一种对对方和自己关系的认同和承诺,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投资。伴侣之间互送礼物,表示看重对方跟自己的感情,愿意跟对方一起生活组建家庭;朋友之间互送礼物,也是一种对双方关系的承诺。这种良好社会关系的建立对人的幸福感的提升至关重要。
当然还有许多其他有效的途径可以提升幸福感,例如专注带来的心流体验、尽量减少和身边人的比较、发现生活当中的小确幸等等。回到那个最初的问题:“月薪多少才会感觉幸福?”其实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月薪多少并不是幸福的唯一标准,薪水可能会影响你的收入,但并不会决定你的生活和幸福。薪水重要,但没那么重要,如何看待薪水以及如何花“薪水”可能才是你更加需要关注的问题。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乌托邦!
参考文献:
Dunn, E. W., Aknin, L. B., & Norton, M. I. (2008). Spending money on others promotes happiness. Science, 319(5870), 1687-1688.
Dunn, E. W., Gilbert, D. T., & Wilson, T. D. (2011). If money doesn't make you happy, then you probably aren't spending it right. 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 21(2), 115-125.
Dunn, E. W., & Weidman, A. C. (2015). Building a science of spending: Lessons from the past and directions for the future. 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 25(1), 172-178.
Easterlin, R. A., McVey, L. A., Switek, M., Sawangfa, O., & Zweig, J. S. (2010). The happiness–income paradox revisited.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7(52), 22463-22468.
Kahneman, D., Krueger, A. B., Schkade, D., Schwarz, N., & Stone, A. A. (2006). Would you be happier if you were richer? A focusing illusion. Science, 312(5782), 1908-1910.
Myers, D. G., & Diener, E. (2018). The scientific pursuit of happiness. 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3(2), 218-225.
Stevenson, B., & Wolfers, J. (2008). Economic growth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Reassessing the Easterlin paradox (No. w14282).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网友评论